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70268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2
《中学生音乐审美偏差及矫治策略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生音乐审美偏差及矫治策略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美育者,应以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音乐作为美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其显著的特点必然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人们的道德情操,以旋律、音响、表现形式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的这种审美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品质,也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目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代中学生在音乐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知趣上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特别是对民族音乐的审美上具有明显的偏差。中国民族音乐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了各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结晶,具备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在历史无数次的交流和融合中一直
2、处于明显的强势地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外来文化不断渗入,很多新文化元素以强劲的态势蜂拥而至,大量西洋的、日韩的音乐充斥着生活,冲击着本民族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的交织中,对本民族音乐接触少、国学功底薄弱的新一代在价值认知上出现了钟摆现象,他们盲目崇尚西方文化,轻视甚至拒绝学习民族音乐。许多青少年成天带着MP3,追捧S.H.E,谈论的话题都是超级女声、周杰伦。就是对于提高音乐素质的器乐教育,家长们也是选择西洋小提琴、钢琴的多,选择民族乐器的少,认为学习民族乐器吃不开、土老帽。一场颇有质量的民族音乐演唱会或演奏会门可罗雀,而港台歌星演唱会则是人山人海,一票难求,
3、有的学生甚至逃课坐上飞机或火车赶到歌星开演唱会的城市为自己的偶像摇旗呐喊。这种重洋轻本的音乐审美偏差,势必影响本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扬。要改变这一现状,得从学校教育教学着手;要矫治青少年学生的审美偏差,需从学校音乐基础教学做起。1,提升民乐文化认知,引导审美价值取向。《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民族灵魂的重要载体,音乐教育应把民族音乐置于重要的位置。那么,什么原因使现在的学生对民族音乐如此陌生?为什么他们总是选择流行音乐。究其原因是学生
4、对音乐的审美取向问题。流行音乐节奏明快、通俗易懂,加上明星效应使其成了学生音乐欣赏的主流,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观。而中国的民族音乐讲究气韵和意境,强调风骨、神貌,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艺术表现含蓄,寓意深刻,但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无法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体验,加上长期以来,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单一,方法陈旧,过度理性化,忽视感性的音乐之美,致使学生产生陈旧、土气之感,失去了欣赏和学习的兴趣。要改变学生这种单一的审美取向,学校教育是最为有效的途径。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的教学活动可以达到逐渐改变学生的审美定势。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审美教育就应贯穿于民族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只在于完
5、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而是在于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民族音乐之美,在欣赏中感知民族音乐的内在美这才是教学的重点所在,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当然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让学生欣赏蕴涵民族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进行过度,让他们自觉关注音乐母体,进而了解民族音乐的人文背景和艺术作品。例如在学习中国民歌《茉莉花》时,可把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带有现代气息的《茉莉花》这种新民乐形式展示给学生,在他们初步接受了被包装过的民族音乐之后,再接触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其次应扩充以中国民族音乐为核心的教学内容,这在新的音乐课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比例,但还不够,应更
6、多地倾向民族音乐,以扩充学生民族音乐的知识面,多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优秀音乐,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例如在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歌时,可以把新疆民歌的欢快活泼,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的清新明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江南民歌的秀丽委婉,内蒙民歌的宽广辽阔同时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去体会,体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迥异和形式多样,逐步取代他们单一的审美取向,让民族音乐精神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心灵,强化民族意识。2,营造良好民乐氛围,加强审美实践体验。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了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同样音乐环境对人也有很大影响。为什么青少年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嘴里哼的都是
7、流行歌曲,这应该归功于宣传载体。我们为什么不运用拿来主义对民族音乐加强宣传呢?学校作为民族音乐教育的前沿阵地就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可利用走廊、橱窗、黑板报、墙壁展示中国各时期优秀的音乐家,简短的介绍、简单的图片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间可配合名曲介绍播放高雅的民族音乐,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学生的无意识记忆能帮助他们加深民族音乐的印象。另外,普及民族音乐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依靠网络、电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