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46815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2
《浅谈先秦冠礼及其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先秦冠礼及其功能一、古代冠礼的基本程序 根据《仪礼士冠礼》的记载,古代的贵族男子,到了20岁,要在宗庙举行冠礼,表明他已经长大成人,可以享有贵族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其基本的程序如下: 1.筮日。筮日,即通过卜筮的办法,选择吉日作为行礼的日子。《士冠礼》说:主人和各位有司都要玄冠朝服,筮于庙门。对此,《礼记冠义》解释说: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又说: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庙,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如果所卜日子不吉,则需重新占筮选择吉日。 2.筮宾、宿宾。《士冠礼》云:前期三日,筮宾,
2、如求日之仪,乃宿宾。所谓筮宾,就是挑选在冠礼仪式上为受冠者加冠的来宾。筮宾在冠礼日前三天举行,其仪式如筮日。然后,主人亲自去邀请被卜选出来的宾,即宿宾。 3.为期。即冠礼前一日在祢庙确定行礼的时辰,由宰代主人说天亮时开始行礼。同时,告兄弟及有司。 4.加冠。这是冠礼的中心环节,由主宾为受冠者加三次冠,受冠者须相应地改换三种服装。初加缁布冠,穿玄端、缁带、赤而微黑的蔽膝。再加皮弁,穿素积、缁带、素蔽膝。后加爵弁,穿熏裳、纯衣、缁带等,每次加冠后都有祝辞。 5.宾礼冠者。即主宾以酒款待受冠者。筵席设于室门西边,受冠者坐在席西端,面朝南;宾从室门东边走上前
3、将甜酒授给受冠者。受冠者在西边下拜,然后接受;与此同时,宾也要在东边答拜。 6.命字。命字由宾主持。宾云:礼仪既备,令月吉辰,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 7.拜见母亲及国君、卿、乡先生。受冠者从席上下来,到席子南端面朝北坐下取些肉脯,然后自西边台阶走下,到东边的小门外拜见母亲。母拜受,子拜送,母又拜。之后,受冠者见兄弟、赞者,入内见姑、姊,改穿玄冠、玄端、赤而微黑的蔽膝,带着礼物去见君、卿大夫、乡先生。受冠者戴玄冠去见亲属及国君、卿大夫等,表明已正式成人。 8.酬宾、送宾。主人用醴招待宾,又以一束帛、两张鹿皮酬谢宾,
4、最后将宾送到大门外。另外,主人还要派人将招待宾用的牲肉送至宾家。 与男子冠礼相适应,女子的成年礼是笄礼。《礼记丧服小记》云:妇人笄而不为殇。可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笄礼的功能和冠礼一样,都是标志成年的。《礼记内则》云: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女子通常在15岁许嫁之时行笄礼,结发加笄,同时取字。行礼时,由主妇为笄者结发著笄,由女宾以酒醴礼之。然后,还要对此女进行妇德教育,使她能为人妻。女子到20岁,即使还未许嫁,也要行笄礼,表示今后要以成人相待。 二、冠礼的特征 1.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男孩行冠礼,女孩行笄礼,一是庆贺氏族或家庭的又一个新成员成长起来了,同时
5、又是一种教育,使之弃幼小嬉戏惰慢之心,通过这种仪式,使初长成的年轻人获得一种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使命感。 2.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成人礼中的男女有别,表现在冠礼前所受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上。《礼记内则》云: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袴,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女孩的教育与男孩相比有很大不同。《礼记内则》云:女
6、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经过数年的教育,到15岁左右,女孩就可以举行笄礼,之后便可以谈婚论嫁了。 3.具有明显的象征性 古代的冠礼和笄礼,具有明显的象征性或符号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改换装束作为成年标志的具体象征,使冠笄礼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意义。同时又象征着死亡与再生,表明此前少不更事的那个我已经死去,而一个全新的我诞生了。此外,如冠礼在祢庙举行,象征着尊先祖。冠于阼,象征着著代,即子代父位,冠者将要接过父亲的地位、责任与权力等等。 4.具有强烈
7、的劝谕性。 冠礼在象征意义上是成人阶段的重要标志,在实质上是古代社会实现权力和价值观念传承的一个重要仪式,因此在冠礼过程中,通过祝辞反复申述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与社会的及家族的责任。三加时,祝辞中的重要内容是对个人德行、责任的要求。如初加时的祝辞有弃尔幼志,顺尔成德的内容,就是要求丢掉年幼时的行为与思想,遵循一个成人的道德规范。由于冠礼是以服饰的穿着表示礼义的,所以许多祝辞都提到了威仪、淑仪等要求。 三、冠礼的功能 冠礼属于五礼中的嘉礼,也是中国礼教的一部分。中国礼教根植于礼的本质之中,强调的是敬,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在冠礼仪式的诸特征中,它的教育性是
8、最明显的,也可以说贯穿于冠礼的全过程。从冠礼举行前的筮日、筮宾、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