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39571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注会考试-考生心中永远的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注会考试:考生心中永远的痛有一位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的考生,在成绩出来以后,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CPA成绩竟然是:会计26;审计23;财务管理23;经济法38;税法32.他仰天长叹:不甘心啊!可是,除了打起精神从头来,别无他法。年轻的他,血气方刚,发出了“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不成功便成仁,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誓言。其实,究其原因,并不难理解。这位考生本是文科的料,阴错阳差学了财务,毕业三年了,对做账仍然不能自如。他觉得自己在理财方面毫无头脑,根本不适合做财务。可是由于干了这一行,总得专一行,所以硬着头皮去考CPA.没有选择的选择,自然要
2、比别人多费些功夫,多吃些苦,多些磨难。不是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吗?何况这位考生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当然希望他只是说说而已,总不成把考试当人生的唯一目标。 有位考生第一次考财务管理时,没有认真学就考了46分。于是2002年反复看书,做大量习题,自认为已经学得不错。考前,她对同事和老公说:“今年如果能过一门的话,那就是财管。”在赴考的路上,她满怀信心,觉得就这一门最有把握,应该没问题。可真正拿到考卷,却无所适从。考完后,她最怕别人问她财管这门课了。谁向她问起财管,那种耻辱和伤痛无以言表。为此她夜不成寐,默默地流泪。她又生自己的气,又不服气,不愿承认这种
3、结果。心情平静下来后,她又一次拿起了书本开始学习。她说:“笨牛先套车,我要加倍努力!” 被CPA摧毁了自信心的考生何止区区少数。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无数考生感叹,身经百考,考研究生也没有费力,竟然在CPA前溃不成军。一位考生这样形容他三年考税法的感受:2000年考税法,时间紧迫,得分58;2001年考税法,不慌不忙,得分59;2002年考税法,时间多多有余,成绩未定。他对税法总的感觉是:不难,却通不过,悲哉! 一位1997年参加考试至今还没全部通过的考生,对于过去的惨痛记忆犹新。他列举了几年的成败荣辱:“第一年旗开得胜,1997年所考的会计、财务管理、税
4、法全部顺利通过,本以为将所向披靡,谁知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1998年的成绩为:经济法46,审计48.1999年的成绩为:经济法51,审计53.2000年的成绩为:经济法52,审计56.2001年成绩为:经济法56,审计60.其实2001年考后感觉非常好,结果却是经济法差4分,与CPA擦肩而过。2001年已是第五年,由此一来,1997年所考过的三门都要作废。2002年只好重报了四门,这种痛苦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不是身临其境,很难体会到那种掏心窝的痛。回忆过去几年的考试历程,徒增耻辱和伤痛,都说‘天助自助者’,事实却是天不佑我!” 炼狱之路 CPA考
5、生,没有不知道机会成本的含义的。在财务管理中,所谓机会成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成本”,它不是一种支出或费用,而是失去的收益。这种收益不是实际发生的,而是潜在的。比如,在投资方案的选择中,如果我们选择了一项投资方案,则必须放弃投资于其他途径的机会。其他投资机会可能取得的收益是实行本方案的一种代价,被称为这项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对于CPA的考生而言,放弃目前的工作,或放弃学习英语、考研等其他机会,放弃舒适的生活,甚至小到放弃听音乐会、看本来酷爱的世界杯等,都是考CPA的机会成本。虽然,有些内容是无法用金钱衡量和计算的,对于习惯于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会计人员,尤其如
6、此。考CPA的机会成本很大,尤其是与现实经济生活中选择其他投资项目不同的是,考CPA的付出不一定有收获。按照财务管理的风险理论,考CPA的风险概率很大。在经济生活中,高风险的项目高收益,但是考CPA却是高风险,不一定有高收益。 在中国,高考是一件牵动全国的一件大事。高考的学生用“黑色的七月”、“残酷”等词来形容高考。但是与CPA考试相比,无数经历过高考并已经在高等院校就读或毕业的CPA考生普遍认为,与CPA考试相比,高考很简单,根本不能和CPA相提并论!如果说两个考试有共同点,只不过让考生再次回忆起过去已经获胜的战斗而已。年轻的学子普遍反映“经历过CPA
7、考试后,感到高考的那个阶段真是幸福。那时能够集中精力学习,一切以我的高考为中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现在参加CPA考试,在工作和家务之余学习,顾此失彼,从来没有一天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且不说CPA考试的难度和通过率远低于高考,而且高考学生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庇护下,专心复习,而CPA考生却是在经济、家庭、工作“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去应考的。一切资料要靠自己找,学习时间要靠自己挤,还要诚惶诚恐地看领导的脸色,生怕考试还没有通过,而饭碗已被砸。有一位考生,为了参加CPA考试,寒、暑假从来没有带孩子度过假。那年夏天,她拒绝了孩子暑假去海滨度假的要求,坚持不休假
8、,计划把年休假用于考试前复习。可是,考试临近时,领导不批准她休年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