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主体性失落”下的语言与意识形态“元批判”与“去蔽”

简谈“主体性失落”下的语言与意识形态“元批判”与“去蔽”

ID:22935517

大小:6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02

简谈“主体性失落”下的语言与意识形态“元批判”与“去蔽”_第1页
简谈“主体性失落”下的语言与意识形态“元批判”与“去蔽”_第2页
简谈“主体性失落”下的语言与意识形态“元批判”与“去蔽”_第3页
简谈“主体性失落”下的语言与意识形态“元批判”与“去蔽”_第4页
简谈“主体性失落”下的语言与意识形态“元批判”与“去蔽”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谈“主体性失落”下的语言与意识形态“元批判”与“去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主体性失落”下的语言与意识形态“元批判”与“去蔽”简谈“主体性失落”下的语言与意识形态“元批判”与“去蔽”导读:摘要:以意识形态视角,探讨“主体性失落”和“主体死亡论”。通过马克主义意识形态“元批判”学说,澄明以语言为载体的意识形态的遮蔽和笼罩下主体性的颠倒与失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去”语言和意识形态“遮蔽物”,对自己置身于其中的意识形态获得自觉的批判意识,实现“主体与主体世界”认识的历史性和现实性超越。  关键词:主体性;语言;意识形态;批判;超越  16720539(2013)03007706  谁都不会否认,一个人刚出生时,不过是一个自然存在物,而这个自然存在要转化

2、为社会存在物,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合格成员,就必须从小接受教化。不用说,教化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语言是存在的家,人以语言之家为家”。[1]我们甚至可以说,个人接受教化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语言的过程,而语言并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只是单纯的形式和空洞的外壳,语言在其实际运用中(包括传授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一定的意识形态为导向。也就是说,传授一种空洞的语言是不可能的,传授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授意识形态的过程。个体只有通过语言与意识形态认同,才会获得以这种意识形态为主导思想的社会认同。也就是说,个体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在其与社会交往关系中,逐步具备语言能力,也逐步融于和一体化于既定

3、的社会系统意识形态中。  然而,于此同时,其主体性的失落也就越严重。在极端的形式下,他甚至成了一个装满意识形态语言的容器,陶醉于对子虚乌有的“主体性”的盲目满足。他常常会充满自信地使用下面包含这些语言的句型,如“我确信…”、“我认为…”、“我发现…”,实际上,这里的“我”不过是意识形态的代名词。真正的我,即有独立见解的我已经淹没在意“主体性失落”下的语言与意识形态“元批判”与“去蔽”由的好帮手..提供,.识形态的硫酸池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样以来,“言”和“在”的关系便被颠倒过来了:“我不仅是说这种语言,我们从语言而来说。”换言之,“为了成为我们人之所是,我们人被始终嵌入语言

4、本质中了。”[2]具有讽刺作用的是,主体性谈得最多的地方,我们见到的却是一种“无我之我”,即“主体之死亡”。正如马克思在谈到涵括着各种情感和观点的意识形态时所说的:“通过语言和教化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的动机和出发点。”[3]611这段论述早已暗示我们:真正居于主体之上的从来不是个人,而是个人通过教化的语言而内化为心中权威的意识形态,正如法国学者阿尔都塞提出了“人本质上是一个意识形态动物”的著名见解,意识形态的主导下的阶级社会导致了主体无意识的死亡。  由此可见,个人主体性的实质变成了意识形态主体性。个人自以为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一样,

5、用双脚站立在大地母亲的躯体上。实际上,作为空虚的、单纯形式上的“主体性”,他只是像浮萍一样漂浮在意识形态的“以太”中。个人常常会陷入这样的幻觉中,即以为自己可以无拘无束地深思任何愿意深思的理由。其实无论是他所深思的理由,还是他深思理由的策略或解决理由的方向,乃至他深思理由的语言和提出理由的句型,都是意识形态在冥冥之中提供给他的。  既然主体世界都是漂浮在装满语言的意识形态的容器中,都不过是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存在物,借用海德格尔类似的术语来表达,就是“意识形态中的存在物”,那么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祛除语言与意识形态的遮蔽物之前,我们怎么可能寻找到真正的从事创造性的主体世界呢

6、?因此,自觉地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理解为一种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我们就获得了元批判的制高点。这种元批判的导向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向人类思想贡献出来的最卓越的成果,也就是说,为我们主体世界澄明了思想前提。说得严重一点,撇开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就可能蜕化为一种实证知识,即成为一种完全丧失了批判维度和总体眼光的、学院化的知识。所以,只有恢复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应有的地位,历史唯物主义才能保持其批判的、革命的本质,才不会失去马克思赋予它的那种蓬勃的生命活力[4]16。在着手研究“主体性失落”理由之前,我们必须把“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以澄明

7、,而这一澄明的过程就是“元批判”的过程。  一、澄明“语言与意识形态”间的联系  (一)哲学主体消融在语言中,主体即语言  “语言本质”中的“本质”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所意指的是语言之为语言如何“成其本质”,对“语言本质”的澄明便成为语言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澄明之镜。黑格尔在论述语言与主体异化的关系时候写道:“语言是纯粹的自我作为自我的定在;在语言中,自我意识的自为存在着的个别性才作为他的个别性而获得存活,这样,这种个体性才是为他的存在。我,作为这样纯粹的我,除了在语言中外,就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