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评价老年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患者内皮功能

超声技术评价老年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患者内皮功能

ID:22930775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2

超声技术评价老年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患者内皮功能_第1页
超声技术评价老年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患者内皮功能_第2页
超声技术评价老年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患者内皮功能_第3页
超声技术评价老年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患者内皮功能_第4页
超声技术评价老年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患者内皮功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声技术评价老年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患者内皮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超声技术评价老年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患者内皮功能【摘要】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方法观察老年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患者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及参数间相互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其中非左室肥厚(NLVH)组38例,左室肥厚(LVH)组37例,对照组31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收缩压、舒张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TRH(%)〕、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TNG(%)〕以及颈总动脉IMT(CCAIMT)和斑块。结果LVMI在LVH组

2、明显增大,与对照组和NLVH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收缩压、舒张压3组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DTRH3组间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LVH组<NLVH组<对照组;而DTNG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LVH组、NLVH组CCAIMT明显增厚,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斑块检出率LVH组>NLVH组>对照组。LVH组、NLVH组CCAIMT与DTRH(%)呈负相关(P<0.01,P<0.05),与LVMI、收缩压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

3、存在不同程度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和颈动脉硬化。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管内皮功能检查两者结合可更准确反映高血压血管损害程度。【关键词】高血压;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1〕。本研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斑块,探讨其血管的损害程度与心肌重塑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原发性高血压组(符合1999年Hz。参照Celermajer等〔2〕的方法进行。受

4、检者取仰卧位,休息10min,右上肢外展15度,掌心向上,距肘窝上2cm对肱动脉进行纵行扫查。每次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放大图像,于舒张末期(心电图R波顶峰)测量肱动脉前后内膜间的距离,即基础值(D0)。然后进行反应性充血试验,将血压计袖带捆绑于前臂,充气加压,压力设为220~250mmHg,持续4min后迅速放气,50~60s内测量肱动脉内径(D1)。休息15min,待皮肤颜色恢复到试验前状态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4min后再次测量肱动脉内径(D2)。整个测试过程中,探头始终处

5、于固定位置,且每次血管内径测量取同一部位。计算反应性充血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百分变化率:DTRH(%)=(D1-D0)/D0,DTNG(%)=(D2-D0)/D0。1.2.2颈动脉的超声检测机器及探头频率同上。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探头频率选择7.0mHz,全部图像存储于MO磁光盘,待回放处理。每次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测量部位为左颈总动脉距离分叉1.0~1.5cm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的内膜内表面至中膜外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CCAIMT。同时注意管壁内有无斑块形

6、成(当局部IMT≥1.2mm或弥漫性增厚>1.5mm时,即为斑块)。1.2.3心脏的超声检测选择同一台机器,探头频率选择3.5MHz。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连接心电图导联并调节心电图波形。取左室长轴切面记录测量指标,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后壁厚度(LVPI。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相关性分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2结果2.1一般资料的比较见表1。经计算得出的LVMI在LVH组明显增大,高于对

7、照组和NLVH组(P<0.01)。3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年龄、吸烟史、血脂指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23组间颈动脉及肱动脉超声参数的比较见表2。CCAIMT在LVH组、NLVH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斑块检出率3组间依次递增,即对照组<NLVH组<LVH组。肱动脉基础内径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反应性充血后DTRH(%)对照组、NLVH组、LVH组逐渐减低,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含服硝酸甘油后DTRH(%)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3NLVH组、

8、LVH组参数间相关性比较NLVH组和LVH组的DTRH与CCAIMT呈负相关(r=-0.844,P<0.05;r=-0.899,P<0.01),见图1、图2。非左室肥厚组和左室肥厚组的CCAIMT与LVMI呈正相关(r=0.521,P<0.05;r=0.547,P<0.05);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367,P<0.05;r=0.476,P<0.05)。表1一般资料的比较表23组间颈动脉及肱动脉超声参数的比较3讨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始动因素〔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