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医论五则——谈效验论文

探讨医论五则——谈效验论文

ID:22914359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1

探讨医论五则——谈效验论文_第1页
探讨医论五则——谈效验论文_第2页
探讨医论五则——谈效验论文_第3页
探讨医论五则——谈效验论文_第4页
探讨医论五则——谈效验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医论五则——谈效验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医论五则——谈效验论文医论五则——谈效验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医论五则——谈效验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标本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掌握“病有阴阳标本之变,治有先后逆从之理”等原则,才能万举万当。然病证变化复杂,故运用亦须有常变:有的病在本取之本,病在标取之标,有的病在本取之标,病在标取之本。此种先后缓急的处理法,其要旨端在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常法是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但诚如《灵枢·病本》所述,如遇中满及二便不利两证,虽属继发之标证摘要:中医药论治病的大部分效验多显现在5种因果关系:①知标与本,病常可癌;②医不三世,不服其药;③治未病时宜常使其药有预防此病的

2、效用;④治病应随四季病的变化而有所选药,不宜千篇一律;⑤信医而不信鬼神,则此病常易治好见效。此即为因果用药用的辨证关系。  关键词:医论;标本缓急;治未病  1673-7717(2008)03-0488-02    1识“知标与本用之不殆”    在祖国医学中,标与本是一对变化多端的动态矛盾。《内经》云:“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这段经文说明,因病可生于标或生于本,故诊病时须辨知标本。否则,将无法确诊,亦且可为领悟《内经》原意带来混乱。有的庸医,

3、诊病不掌握标本,不知本寒标热或本热标寒的征象,故易为假象所迷惑而多误诊。  在病证与医工的关系上,病证依附于病人而客观存在,属于本质性的反映;医师的诊治,应随病证的起、持、进、愈等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盛者泻之,虚则补之,本寒标热治其寒,本热标寒治其热等皆是。诚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言:“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故医生处理病证,一定要明标见本,分析标本真伪,使病邪得以治服,否则,将加病误人。  《素问·移精变气论》曰:“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是知诊治如能明辨标本,则病邪可去。否则,可“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同上篇)。这就是说,如果倒行逆施,不明辨标

4、本真伪和主次,小则可以丧身,大则可致亡国,毫厘之差,生死攸关,不可不慎!  标本的含义较广,除上述者外,尚有正气为本,邪气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等不同的内容。但万变不离其宗,医家必须掌握“病有阴阳标本之变,治有先后逆从之理”等原则,才能万举万当。然病证变化复杂,故运用亦须有常变:有的病在本取之本,病在标取之标,有的病在本取之标,病在标取之本。此种先后缓急的处理法,其要旨端在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常法是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但诚如《灵枢·病本》所述,如遇中满及二便不利两证,虽属继发之标证,亦应先治其标。此盖因中满其邪在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资生脏腑,胃满则药食难行,脏腑失其滋养之源,此

5、情属急。故当先治其标,治标即所以治本。二便不利症候较急,故亦应急则治其标。此外,有余之病,当治其标,因病邪有余易累侮他脏他气之故;不足之病,当先治其本,因某脏正气不足亦易为他脏侵侮,补不足即寓泻有余之意。其它如病浅者不妨兼筹并顾,病重的则须专一治疗等措施,亦在“知标与本,用之不殆”之列。  近世医家,有的或但对症治标,头痛医头,足痛医足,无异“隔靴搔痒”,无济于事;有的或但只片面理解“治本”,专治病因,不计其它,以致矛盾主次不分,诊治缓急难辨而多失误。类此,宜引为鉴。    2析“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一语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下篇》,原为古人对君臣、父子间尽忠孝礼

6、所发的议论,后乃引用于医事。  后人对“三世”的解说有:其一认为,医之为术,苟非父祖子孙传业相承至三世,则术无自而精,故药不可服;另一认为,三世者,一黄帝针灸,二神农本草,三素女脉诀。不习此三世之书,医术未精,不得服其药。  一般而言,医三世相传,治病人多,用药物熟、察病情深,故治多效如桴鼓,病家亦多信赖。  然亦正如严陵方氏所说:“经之所言,亦道其常而巳。若夫非传业而或自得于心者,未及三世固在所取也。……传之非其人,虽三世亦所不取也”。这段话是很能体现辩证法的,也是长期医疗实践的深刻体验。只要医师是自学或有专长心得的,虽医道不是三代祖传,其医术亦应信赖;若医者不学无术,习医无恒,则虽三世

7、传业,其医道亦不宜轻信。故周官医师的考核是以十全为上,治病十例,十例全愈,即可誉为上等医师。这是从医疗实践结果来检验的,并非一定要“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当然,从“三世”的第二种解说来看,医者如不能掌握针灸、本草和辨证施治等中医理、法、方、药理论,则其医术必粗浅不精。故难怪药不中病,人不信赖。观此,是知为医者必须通晓医理、勇于实践、精审察微、善于总结,否则,攻疾之药,未尝无毒,好恶或失其性,剂量或失其宜,寒热补泻,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