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07231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1
《对于巧用“镜子哲学”,闪现写作文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巧用“镜子哲学”,闪现写作文采对于巧用“镜子哲学”,闪现写作文采导读:别要注意务必使主题健康、新颖和深刻,这样的文章才有价值,有魅力,有感染力。一、运用“平面镜哲学”,仔细观察生活 生活就是一面大镜子,镜子中包含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色彩斑斓的景和物。而写作,又源于活生生的生活。源于生活的文章才是有生命力的文章。所以,在写作前,必须要学会观察生活。可学生却老是在抱怨:“我每天都过着家到学校、学校到家这样两点一线的枯燥日子,哪还有时间来观察生活啊?”很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写人,不是“目光炯炯
2、”,就是“精神抖擞”;写树,不是“枝叶茂盛”,就是“参天耸立”;写花,不是“姹紫嫣红”,就是“绚丽夺目”。还有的学生写起作文来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道(倒)不出”,心里有话却苦于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们都是普通人,过的也都是平凡生活。但平凡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不缺少感动。对于不留心体察生活的人来说,因为常常熟视无睹,周围的世界再丰富也形同虚设,写作自然也成了“无米之炊”。就像这春花灿烂、秋月朦胧、夏雨清凉、冬雪圣洁,它们只是默默地展示着自己最本真的一面,可是带给世界的美丽却是那样的永远。可是我们
3、的学生,对此能感悟多少呢?很多人把自己深藏在“近视镜”后面,忘记了去观察周围的市井百态,或者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把外面的世界拒之门外。 在上冯骥才的《珍珠鸟》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出示了“它用嘴啄我的笔尖”这样一个句子。这个句子很简略,不够生动。而原文是:它(珍珠鸟)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显而易见,原文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去深思:与老师出示的句子相比,的描写增加了哪些内容?仔细观察一下,不难看出,把小小的珍珠鸟写得如此具体生动
4、形象,其实就是加了几个“怎样”而已:怎样的心理,怎样的嘴,怎样啄,怎样的笔尖。这样,就能让学生了解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进行观察。 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一书中写道:“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机敏的“鹰眼”,给他们佩戴一副保护眼睛的“平面镜”,抛弃那些“近视镜”和“有色眼镜”,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有义务帮助学生把这项任务完成好。 二、运用“聚光镜哲学”。用心聚焦事件 生活是纷繁复杂的,生
5、活中所发生的事件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纷繁复杂的事件,如果把它们都一一记录下来,毫无疑问,就是一篇“流水账”。所以要学会选择,选择那些对自己的写作有用的材料。而这时,就需要用好生活中的“聚光镜”了,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在那些对作文有帮助的事件上。指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去“聚焦”材料是作文指导的又一重要任务。 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取舍材料:“聚焦”与中心有关的材料,舍弃无关的材料。其次,要指导学生决定详略:突出中心的要详写,不能突出中心的要略写。如郑振铎的《猫》,文章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主旨是想告诉人们
6、:仅仅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就得出主观臆断的结论,是错误的,依靠自己的强势话语权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戒只会伤害无辜。所以,写三次养猫,疏密是递增的,第二次比第一次详细一些,第三次比第二次又详细一些,文章波澜起伏,感彩也越来越浓厚。第三只猫的死是被自己误伤的,反复诉说,将自己难过、忏悔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因而,作品催人泪下。 三、运用“放大镜哲学”,认真刻画细节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像电影中的“特写”和“慢镜头”
7、,必须精雕细琢;像画家笔下的工笔画,必须一笔笔细致勾勒。有无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是衡量作文好坏的标准之一。在有关描写细节的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放大镜”原理,进行认真细致的描写。如《背影》中的父亲、《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拿着“放大镜”,细致地描写了父亲艰难翻越月台买橘子的细节和“阿长”睡姿的细节。所以,细节描写说起来深奥,其实一点也不难。 为了训练这个技巧,我做了一系列的尝试,例如:我让学生表演一个自己认为最形象的动作,其他学生负责用文字记录下来,要写得够详细,达到一
8、定的字数。这样就逼着学生去练习。又如描写一种心理活动,我会先设计一种场景,如“那天,他终于拿到了9年来梦寐以求的柯桥中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然后,要求学生补写一段话,要求在语段中不能出现“高兴”这个词,而是要通过对脸、眼睛、语言、动作、环境、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体现“高兴”的细节。开始时,学生勉强做到了第一点要求,几次训练以后,学生逐渐能写出这样的段落了: “真的?”他愣了一下,似乎不相信刚才接的。刹那间,他的眼睛眯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