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9492
大小:4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15
《赴美国环保支出调查培训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赴美国环保支出调查培训报告环境问题是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环境状况对全球环境影响重大。我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十六届五中全会及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十七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统计面临着为政府决策服务新的迫切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学习借鉴国外在环境统计方面的先进经验,开阔视野,掌握国际环境统计技术和方法,提高专业技术技能,改变我国环境统计
2、传统做法中落后与不适应的一面,对建立健全我国环境统计,特别是环保支出统计调查方法,对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外国专家局的统一安排,为推进我国环境统计和环保支出统计工作的开展,学习国际上环保支出调查方面先进的方法技术,10月27日至11月16日,我局环保支出调查培训团赴美国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环境统计和环保支出调查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培训团以社会科技司司长马京奎为团长,培训团成员共24人,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部分省市统计局从事环境统计和统计研究的人员。在美期间,培训团访问了联合国统计司能源环
3、境统计处、美国联邦环保署、美国环保协会、美国环保组织总部等单位,就环境统计和环保支出调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与学习。现将这次学习培训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家统计部门在环境统计领域的职能 根据环境统计本身的特点和国家统计部门的行政职能,可将国家统计部门在环境统计领域的职能归纳为以下十项: 1.在制定环境统计指标框架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选择可作为研究对象的优先领域,并判断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 3.确定各类数据来源与数据缺口; 4.收集其他部门无法收集的特殊数据; 5.在现有统计调查中加入有关环境问题作为附加调
4、查,以取得所需信息; 6.协调和推动统计概念、统计方法和统计分类标准的使用; 7.综合协调和汇编其他部门数据; 8.数据的分析和质量控制; 9.数据的出版与发布; 10.数据的储存。 二、环境统计与指标框架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套完全统一的环境统计指标框架,现有的框架主要有以下几类:(1)联合国统计司制定的《环境统计编制纲要(FDES)》;(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的环境指标“压力—状况—反应”框架(PSR);(3)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指制定的“驱动力—状况—反应”框架(DSR);(4)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
5、(ISD);(5)欧盟统计局制定的“驱动力—压力—状况—影响—反应”框架(DPSIR);(6)联合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框架(SEEA)。下面以环境统计编制纲要和“驱动力—压力—状况—影响—反应”框架为例作一个简要说明。 1.环境统计编制纲要 联合国统计司(UNSD)采用的是环境统计编制纲要,该框架由环境的构成要素和信息资料类别交叉形成,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环境影响的反应和相关的各种存量。如下表: 环境构成 资料类别 社会与经济活动,自然事件 活动/事件 对环境的影响 对环境影响 的反应
6、 总量、存量和 背景情况 1.植物 2.动物 3.大气 4.水 a.淡水 b.海水 5.土地/土壤 a.地表 b.地下 6.人类住区 上述框架将环境的构成部分与资料类别联系起来。环境构成为环境统计资料的范围,包括自然环境的媒介(空气/气候、水、土地/土壤)以及媒介中的生物群和人类住区。资料类别反映了活动、影响和反应的相继过程。框架有助于对环境统计资料进行编制、协调和组织安排。环境统计资料说明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可得性,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这些活动和现象产生的影响如何以及社会对这些影响的反应。 2.
7、“驱动力—压力—状况—影响—反应”框架 欧洲国家多采用该框架,它将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看作一个循环,并与经济结合起来,按照驱动力、压力、状况、影响、反应几部分分别进行统计。 (1)动力:反映环境的基本趋势,如能源产生、运输、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它按照标准行业分类(ISIC)对生产与消费进行实物量和价值量的统计。 (2)压力:反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直接影响,如二氧化碳、甲烷的排放,它从投入角度体现资源的使用,从产出角度体现污染的排放。 (3)状况:反映环境的变化,如全球升温,它对资源和环境的存量以及环境质量进行统计。 (4)
8、影响:反映环境改变带来的结果,如农业减产、飓风、洪水等。 (5)反应:反映通过人力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如研究太阳能、征收能源税等,其对应的统计为环保支出统计。 3.数据来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