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法律机制

浅论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法律机制

ID:22853028

大小:77.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1

浅论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法律机制_第1页
浅论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法律机制_第2页
浅论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法律机制_第3页
浅论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法律机制_第4页
浅论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法律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法律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论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法律机制  一、我国现行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就自然保护区管理而言,我国传统上一直采取的是“早划多划、先划后建、抢救为主、逐步完善”的政策,因而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纵向分级别、横向分部门的重叠交叉管理体制。按照这样的体制,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均可在自己职责范围内主管所属的自然保护区。这实际上是一种政府单方面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在现实中,这种管理模式产生了诸多弊端,其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级管理,责任错位。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2、,地方级包括省级、地(市)级与县级。按照职责分工的要求,上级政府通常把管理的责任委托给下级地方政府,在委托责任时没有委以相应的权利,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这样就出现了级别与管理责任的错位。多数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地处贫穷边远地区的自然保护区都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及管护机构不健全的问题,自然保护区的职能难以正常发挥。7  2.多头管理,管理低效。在多部门管理的格局下,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各部门均积极发展隶属于本部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常常表现为保护区资源的保护者与经营者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代

3、表国家维护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另一方面,他们又成为资源的利用者和经营者,转而成为管理和执法的对象,如很多保护区都设有生产经营或旅游开发机构,专门从事资源开发。这种体制上的混乱,势必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并引起社区的纠纷。由于受到部门体制的制约,具体主管部门与综合管理部门之间缺少主动的沟通和协调,综合管理部门也很难对各部门的自然保护区在宏观决策、政策指导与监督检查方面有所作为。当管理中出现问题与冲突时,很难通过现行机制得到解决,由此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低效。  3.封闭管理,引发矛盾。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大多处于边远地区

4、或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及交通条件的落后,当地居民对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存有相当程度的依赖,许多地区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急迫要求。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大多采取先划定范围再逐步落实建设的方法,在规划范围时主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采取对资源和物种进行抢救式保护的措施,而没有将居民作为保护区的组成要素来看待,对地方和社区的经济利益考虑较少。划界后因为管理或保护的需要往往会限制当地民众对自然保护区内资源的利用,严重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的发展和区内居民收入的提高,导致社区居民收入减少,经济利益受损。由于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依赖减少

5、,而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又严重不足,最终引发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不足的矛盾,进而引发当地居民的抵触甚至对立,影响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效果。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观念认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是自然保护区唯一的管理主体,区内居民及自然资源一同被作为管理对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区内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协助。可以这样认为,社区居民同样是自然保护区的主人,应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同样对待,社区居民应当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主体。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应予调整,

6、应顺应全球性的自然保护区目标和功能多元化的趋势,逐步推行开放式、参与式、适应式的管理模式,普遍采取社区、公众、非政府组织团体等积极参与的合作性管理模式,其意义主要表现在:7  (一)使保护区政策的制定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在决策中通过广泛听取利害关系人或利害团体的意见和要求,可以使政府在对开发活动审核等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特别是能够充分考虑到保护区生态环境利益,使规划者、评价者、管理者能够吸收公众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做出科学的决策。  (二)使保护区政策更易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同,便于执行。自然保护区具有地域性特征,与区域

7、性的社会、经济、自然状况密切相关,抛开某一地域的具体条件和特征去探讨自然保护是不现实的。如果能较好地通过公众参与的渠道,使公众了解并参加自然保护区管理与执法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对自身的影响,从而及早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利,避免损害的发生,就会使公众对自然保护区执法活动有心理上的准备,减少敌视感。  (三)使自然保护区多元文化得到保护。在划定的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而且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本土文化资源,它们是多元文化的基本构成因素。因此,提倡生态保护的公众参与,将众多的民族、古老的文明

8、、本土的文化融入其中,营造一个有利于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播的适宜氛围,以避免多元文化的消失,这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建设的应有之义。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法律保障7  通常,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基本做法是:根据自然保护区当地群众和政府生存发展的需要,通过促进当地社区居民积极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