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ID:22828256

大小:400.16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3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_第1页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_第2页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_第3页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_第4页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革创新求索不止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非常沉重,却不容我们回避。钱学森之问实质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钱老的疑问,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章“工作

2、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纲要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必须进行改革。要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党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创新时代世界范围

3、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将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作为竞争战略的核心举措。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打破旧的教育模式,有破才有立。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极大的阻碍。崇尚“教师讲的清清改革创新求索不止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非常沉重,却不容我们回避。钱学森之问实质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

4、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钱老的疑问,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章“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纲要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必须进行改革。要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

5、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党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创新时代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将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作为竞争战略的核心举措。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打破旧的教育模式,有破才有立。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极大的阻碍。崇尚“教师讲的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界,使学生缺失应有的学习过程一

6、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创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总在积极思考,学生总在被动思考;教师有权选择并制定规定,学生则被动遵守规定;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客体。所以,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以及周边地区学校的不断扩建,给集宁一中带来了最严重的挑战:全市优秀生源的大量流失。为继续保持我校在全市乃至全区教育行业的领军地位,集宁一中李一飞校长带领全体教师主动寻求出路开启破冰之旅,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改革。课改之路:艰辛却硕果累累狠抓素质教育的

7、今天,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改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但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是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只有教师把“教”的方式的改变,才能带来学生“学”的方式的改变。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上,一是要由只关注“教”转变为

8、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二是要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思维发展”,即教学不是“教了学生什么”,而是“发展了学生什么”;三是要由“无效教学”转变为“有效教学”,由“低效教学”转变为“高效教学”。全国课改的大环境下,我校一直在摸索新的教学方式,在以李一飞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全体一中人不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