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01472
大小:7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治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治疗分析孟桢仪(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取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抗菌治疗后好转康复出院22例,转手术治疗7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有条件时应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判定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治疗;抗菌药物【中图分类号】R5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
2、-0050-02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分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IE)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IE)。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常累及风心病主动脉瓣。SIE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易变、脾大、贫血、杆状指/趾、脏器栓塞、周围血管受损、赘生物形成、血培养阳性。AIE主要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易变、赘生物形成、血培养阳性[1]。血培养是木病最重要的诊断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赘生物。主要早期、足量、长疗程(4〜6周)、大剂量、联合、有效、静脉给药。治疗重点是抗感染。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感染
3、性心内膜炎患者30例临床内科治疗方法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4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2天至2年,平均2个月。临床症状:发热21例入院前发热时间2天〜半年,平均23天。疼痛10例,心功能不全10例,颅内脓肿及栓塞4例,脾栓塞、肾栓塞2例,皮疹1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高于正常,白细胞总数平均(14.10±3.75)×109/L25例,血常规示血红蛋白低下15例。血培养:培养阳性19例,其中葡萄球菌1
4、0例,链球菌4例,粪肠球菌1例。1.2方法根据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在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未出之前进行经验性治疗:(1)急性者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2】。(2)亚急性者选用针对链球菌、肠球菌的抗生素。培养出病原微生物后,应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选择抗生素。(1)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治疗: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分次静脉滴入,至少用药4周。(2)青霉素耐药的链球菌治疗:青霉素用药4周,同吋庆大霉素用药2周。(3)肠球菌治疗:大剂量青霉素加庆大霉素静滴,或氨苄西林加
5、庆大霉素,用药4〜6周,其中庆人霉素用药2周。(4)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治疗:万古霉素治疗4周。(5)真菌感染治疗: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首日lmg,以后每日增加3〜5mg,总量3〜5g,完成两性霉素B疗程后,改服氟胞嘧啶,用药数月。1.结果30例患者经抗菌治疗后好转康复出院22例,转手术治疗7例,死亡1例。2.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自身的特点及诊断的特殊性,很难对IE进行注册或前瞻性研宄,没有准确的患病率数字。每年的发病率为1.9〜6.2/10万。近年来,随着人U老龄化、抗生素滥用、先天性心脏病存活年龄延长以及心导管和
6、外科手术患者的增多,IE的发病率呈增加的趋势。发热是IE最常见的症状,除冇些老年或心、肾衰竭的重症患者外,几乎均有发热,与病原微生物释放人血有关[3]。亚急性者起病隐匿,体温一般<39°C,午后和晚上高,可伴有全身不适、肌痛/关节痛、乏力、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急性者起病急骤,呈暴发性败血症过程,通常高热伴冇寒战。其他全身感染中毒表现还包括脾大、贫血和杵状指,主要见于亚急性者。心脏的表现主要为新出现杂音或杂音性质、强度较前改变,瓣膜损害导致的新的或增强的杂音通常为关闭不全的杂音,尤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但新出
7、现杂咅或杂咅改变不是IE的必备表现。血管栓塞表现为相砬组织的缺血坏死和(或)脓肿。自身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皮肤或黏膜出血等,非特异性,不常见。皮肤或黏膜的表现具冇提示性,包括:(1)淤点,可见于任何部位;(2)指/趾甲下线状出血;(3)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中心呈白色,多见于亚急性者;(4)Osler结节,为指/趾垫出现的豌豆大小红色或紫色痛性结节,多见于亚急性者;(5)janeway损害,为手掌或足底处直径1〜4mm无痛性出血性红斑,多见于急性者。目前在诊断IE吋临床上面临常见的闲惑是,超
8、声心动图表现可疑或大致正常,血培养检査阴性。冋顾性分析显示,确诊IE的患者中约冇15%初次心脏超声检查为阴性结果。这主要是赘生物太小以及发病前有各种异常病变,如二尖瓣脱垂、瓣膜变性或人工瓣膜等,致使赘生物不易辨认。此外,有吋赘生物难以与血栓、瓣叶脱垂、心脏肿瘤、瓣叶黏液瘤样变性或非感染性赘生物相区别。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