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至上”批判-第1

“口语至上”批判-第1

ID:22775031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口语至上”批判-第1_第1页
“口语至上”批判-第1_第2页
“口语至上”批判-第1_第3页
“口语至上”批判-第1_第4页
“口语至上”批判-第1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语至上”批判-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口语至上”批判

2、第1... [内容提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口语得到新生,但不久又面临被神化、虚化、人化、俗化的危机。本文针对当前“口语至上”的倾向,从理论上、实践上给予了评判。本文论述并强调了以下观点:1.有声语言创作是一种艺术语言创作;2.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必须植根于大众传播的理念;3.从思维转向语言必须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力;4.语言功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训练与磨砺。[关键词]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有声语言口语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叫做口语,并同书面语相区别。我们通常所说的“有声语言”既包

3、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的音声化。广播电视的传播,是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的,本应该包容两种形态:从内部语言外化形成的口语;从书面语转化形成的语言。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前者被挤压,后者被扩大,造成了必须有文字依据才能进行传播的状况。这不能说同极“左”思潮没有关系。正是改革开放的形势,广播电视的兴旺发达,才使口语得到了新的生机,“有声语言”才以完整的形态发挥出应有的功能,1984年我提出“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现实根据就在于此。可是不久,口语的生机又面临着危机,它被神化的同时开始被虚化,被人化

4、的同时开始被俗化。对此,仍有不少认同者。有的主管领导还表现出“惟口语惟佳”、“独尊口语”的倾向。毫不夸张地说,广播电视界弥漫着“口语至上”的迷雾。我们怎能等闲视之?一当人们在共同劳作中到了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时,才产生了语言。开始极其简单,而后逐步复杂。语言产生之后,用以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交换信息、协同动作,显得非常方便、快捷。我国先秦时期的讲学、游说、学术上的百家争鸣,都离不开语言,可见一斑。后来,产生了文字,语言有了视觉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发挥的作用更大了。不过,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并不

5、完全一致,且时近时远,有时,书面语竟似脱离口语而另行其道。这同语言的发展有关,同汉字的特点也有关。我国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口头文学”,“五四”运动以后,由于“吾手写吾口”、“怎样想就怎样写”的提倡,白话文终于成为主流。现在人们认识到口语是书面语的根本,同时也知道文学语言具有领导作用,书面语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不应片面、偏执地认识二者的关系。口语存在于人们的社会交往中,保有社会契约性的规则,保有个人需求性的意向。口语的鲜活性、丰富性,带来了它的原创性和具象性。但是,由于口语主体的复杂性。即兴性,必然造成了

6、口语的芜杂性、缺损性,使之难于避免当下性和多向性的困扰。口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由于运用语言能力的强弱,也是有高下之分的。有的人能说会道,口若悬河;有的人笨嘴拙舌,词不达意,有的人言简意赅、语语中的;有的人贫嘴薄舌,言之无物,等等。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推崇口语,不一定就是对口语的重视。二印刷媒介的出现,使书面语的作用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信息传播更为广泛和迅速,促进了书面语的规范化和通俗化。广播和电视的先后出现,使有声语言的作用发生了提升性的变化,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和生动,更为广远和多样,促进了有声语言的示范性

7、和可听性的强化。广播电视中的有声语言,有较长时间、较多节目都是由报刊书面语转化而来,染上了较为浓重的报刊书面语色彩,有人称之为“报刊的有声版”,提出“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广播电视理应自己走路,不应依附于报刊,“剪刀加浆糊”是缺乏自主性、独创性的表现,采取的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但是,什么是“自己走路”呢?取消报刊书面语,一切自己来么?那么,政府声明、法律条文、权威社论、专稿特稿……要不要播出?新闻要不要播报?专题要不要解说?这些是不是书面语的“有声版”?所谓“有声版”,不过是把文字变为声音的意思,带有明

8、显的贬意。文字变为声音,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其两极是:简单地念字出声,是一种字音的拼接,谈不上表情达意,这是一极;另一极是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再创作,不但能表情达意,还可以言志传神。这两极之间,就有多种层级的差异。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应该以后一极为目标,并坚决屏弃前一极及其相关层级。因为它是大众传播,迥异于小学生念书、庠生谈八股文,也不同于生活中的念念信、读读报。正因为如此,广播电视中的有声语言即使是由文字语言转化而来,那作用也是不容轻视的。这里可以略举一二:有声语言可以改变文字语言的语义和

9、意向。正面的意思可以变成反面的意思,反面的话可以说成正面的话,而一个字也不增删更改。这一点竟有许多人不知道、不了解,于是以为既然文字语言审定了,播出去肯定不会有错。殊不知是有声语言传播主体掌握着生杀大权,决定着传播的“正面宣传”的内涵。有声语言增减着文字语言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文字语言中的褒贬爱憎,从视觉判断中可以体味到。但是,转化为有声语言之后,却可能变味儿。热情的赞扬,也许显得言不由衷,或者平淡冷漠;凝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