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71609
大小:14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形式与政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绩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小城镇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唐昊坤专业:物理学师范班 级:2012级物理师范2班学 号:222012315231234姓 名:王思琦2014年5月29日-6-小城镇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小城镇的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迅猛,大量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46.59%,我们只用30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但是,数量的增多不能得到质量的保证,许多城镇
2、在规划和建设中存在大量不合理的地方,以至于到后来限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和经济发展方向,才能稳步推进城镇化。 一、城镇化的含义和意义 城镇化,即城市化,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镇化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镇化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镇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含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区扩散的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总之,城镇化是一个农业向非农业转化和集聚的过程,也是城市向乡村扩展的过程。城镇化的本质就是集聚,通过聚集产生较高的经济、
3、社会、文化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不断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张、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创新发展方式,使城市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健康全面发展。一个城镇,往往是附近乡村的人员、物资集散地和经济中心,农民所需的生产物资,生活用品,农副产品的交换都要在就进的城镇上完成。城镇化建设可以更好的服务农民,大大方便农民与其它地区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 城镇服务设施的完善,有利于该地区的行政管理。一个城镇通常也是该地区行政机关所在地,城镇服务设施的完善,可以更好的帮助农民办理事务,解决农民的切身问题,同时也便于对农村地区和城乡
4、结合部地区的行政管理。 城镇化还有利于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城镇物资丰富,有科教卫生机构,休闲娱乐场所,以及期刊杂志等的流行,都是人民丰富思想,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二、如何城镇化建设-6-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46%,与工业化国家70%的城镇化水平还差20多个百分点。如何利用这个空间,是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所在。农村城镇介于乡村和大中城市之间,既有别于农村和大中城市,又具有农村和大中城市的某些特点。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中间媒介作用,能够有效调节城乡二元结
5、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树立“以农为本”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理念。“以农为本”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城镇化建设,一切都要以有利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为前提,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有效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要对农村城镇化建设进行充分论证和科学规划。科学规划决定了农村城镇化的未来发展空
6、间。调研论证、科学规划要根据当地资源、产业、区位、文化等现实状况和优势特色,充分发掘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才能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明确城镇的功能定位。科学规划要有前瞻性,要具有对未来农村发展的可融性,同时又要考虑区域内的协调性。可融性就是要对未来发展的空间留有余地,区域协调性,就是要考虑一定半径之内区域的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可融性和协调性将决定今后城镇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决定未来农村城镇化道路能走多远的问题。 3、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夯实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工业化前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农业贡献工业和城市,
7、导致几十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严重不足。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已经势在必行。近几年农业自然灾害的频发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年西南地区的大旱,再一次暴露了我们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欠账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2004年至2010年,中共中央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并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这既需要投入切实到位,也需要我们在建设中要结合当地现有的基础设施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对基础设施进行科学
8、改造和完善,使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 4、要有效解决农业人口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这是民生之本。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造成现有劳动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