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8226;美人#8226;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

香草#8226;美人#8226;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

ID:22766022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香草#8226;美人#8226;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_第1页
香草#8226;美人#8226;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_第2页
香草#8226;美人#8226;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_第3页
香草#8226;美人#8226;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_第4页
香草#8226;美人#8226;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香草#8226;美人#8226;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香草#8226;美人#8226;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谈及屈原辞赋的特点,若从比兴取喻的素材着眼,“香草美人”已经成为传统沉淀至今的共识。香草美人的比兴概念,在清代甚至推衍至诗词领域,于阐释晚唐及南宋曲子作品,婉约派以至花间派作品被赋予这样的特性:作品中香草美人的内容被描绘为禀承屈赋的传统,人为地拔高声价,得与屈赋相提并论。但事实又是否如此呢?香草美人的义蕴又可否尽屈赋取喻的精神呢?在未有充分参照文本而提出可靠的支持论据之前,只可视为一种意见甚至成见。若以实在的态度解读屈赋的代表作《离骚》,不存先入为主的观念,以预设组件砌合,将后出的各种概念暂置不论,让作品自身说明,

2、很可能得出与流行说法不一致的结论。一说香草——惟草木之零落《离骚》屡言以香草为一身佩饰,起笔实叙天赋“内美”,“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徒然虚笔设喻,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三种植物,王逸《章句》均注曰“香草”,并说明取喻含义说:“言己修身清洁,乃取江离、辟芷,以为衣裳;纫索秋兰,以为佩饰;博采众善,以自约束也”。王逸《章句》把屈原笔下凡香草佩饰归结到“自约束”,是对文句独立解释的传统章句之学的结果,因为可以不必理会上下文以及全篇语境,这种《离骚》叙笔至“求女”的过程,也是一连串的挫折。先求宓妃,但“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申

3、明求女非徒渔色,宓妃固然外貌吸引,可惜用情不专,“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既为帝喾妻,又与后羿染,“保厥美而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行为放浪,绝不可能理解和欣赏屈原忠耿专一而守礼的禀性,勉强求合,对纾解失意的心境毫无好处,屈原只有放弃这次机会而他求。笔墨落到简狄身上,却以媒母从中阻梗,帝喾已先屈原而得到简狄,第二次求女又告落空。经过两次失败,屈原已迹近心灰意冷;趁帝少康尚未和有虞氏二女结亲前,一碰运气。但屈原心想到媒母的能力,也就主动取消了求亲的行动,只能慨叹:“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这些“美人”并非不可求,若屈原只求女色

4、,不问其他,宓妃随时可得;又假如屈原不守婚姻礼仪,不用媒母而亲自提亲,简狄或二姚垂手就怀。但屈原意不在此,他希望寻求共同理想而相知的生命同路人,可惜的是这些绝世佳丽,要不是性情反复,又或人为阻梗,即使求女成家的私事,也无缘实现。屈原可谓时穷,通向“美政”的目标的道路实在太遥远了。“美人”固然为屈原倾心爱慕,却不能视为屈原理想的人格象征,其反复多变的行为特点便是与屈原理想人格格的关键。“香草”萎绝和“美人”迟暮,虽是屈原伤痛之处,但以“香草美人”为屈赋艺术的象征,始终有些偏颇。三说琼佩——永恒不变的美屈原对自己禀赋的美质极度自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孟轲说“

5、充实之谓美”,“内美”便是内在的充实,屈原引以为傲,认为是自己高出世人的特点。《离骚》多次宣示傲世不群的孤高情怀,甚至自比为鸷鸟,说“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认为自己超凡脱俗、孤高自赏是理所当然。极度自信已达到自恋的程度,构成对抗来自四方八面无理构陷诬捏的打击的内在力量,由是形成一以贯之坚持到底的精神泉源。永恒不变的内在美成为屈原灵魂深处的原质,象征这种高尚道德情愫的是玉。屈原于《离骚》沉痛斥责当世淆乱是非黑白的作恶小人:“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美之能当;苏粪壤以充帏兮,

6、谓申椒其不芳。”痛斥奸党小人连本能嗅觉也和正常人颠倒混淆,本能的视觉亦分辨不出美丑,则思想行为更乖离正道,美丑善恶的界限完全泯灭,以“内美”自傲的屈原当然更看不上眼,甚而欲夺去屈原的基本生存权。“珵美”正是屈原自恃之处,也是奸党最有意抹杀的对象。“珵”究竟是什么呢?“美”在何处呢?这两个相连的问题是很值得说明的。王逸《章句》释珵说:“珵,美玉也。《相玉书》言:珵大六寸,其耀自照。”《广韵》:“珩谓之珵。”珵和珩同物异称。珩是一种佩玉,挂在身上,以玉音调节步行和动作的节奏。《玉谱类编》云:“《说文》:佩上玉也,所以节行止。通作衡。《礼·玉藻》注:衡,佩玉之衡也。”佩玉的上端

7、称之为珩,珩悬挂玉片,稍动即叩响,形制大多半月形,两端穿孔,以系玉片,称为璜。自周至汉,士人习惯佩玉,《礼记》所讲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佩玉既作为身份象征,亦用以自励。《礼记·聘义》载。孔子语谓:“昔者君子比德于玉。”佩玉有比德的意义。屈原以身佩的珩比德,显示自己独特的美质。然则《离骚》的珵,特异何在呢?王逸引《相玉书》谓“其耀自照”,本身发亮,不假外在的光亮。这十分重要,屈原引以自傲的,正是“内美”,不假外存条件的内在充实,天赋的善良品质,本身光亮的珵珩自然成为屈原比德的对象。珵光泽明亮,党人尚且视之无物,其他更不必说了。屈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