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64498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试述激励与以人为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述激励与以人为本试述激励与以人为本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多少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曾有过多少不可思议的卓越发明,也曾有过多少令人惊叹的宏伟工程,但所有这些重大事件、卓越发明和宏伟工程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因素——那就是人的创造。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科学技术的发明者,是经济的推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企业系统中,人是最大的资源和财富。企业的主体是人,企业的一切活动要靠人来进行。只有充分调动起人的积极性,才能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和生产的效率。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企业都非常重视人的作用,并将人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海尔集团总裁张锐敏指出“管理制度说到底就是
2、管理人”,张瑞敏视每个员工为企业的细胞,不断推出各种激励措施试图激活每一个细胞,希望每一个细胞都动,都有活力,从而实现企业由大变强的目标。何谓激励?不同的管理学家对激励下的定义不同。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人都有各种需要的追求,激励就是通过对人的各种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和限制,来达到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激励是以人的心理为出发点的,对于调动人的潜在积极性,出色地去实现既定目标,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与社会影响,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工作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一)通过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主动性,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人不同于物,不是机械的,而是灵动的、理智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通过外界适当的刺激和自身努力,可以发挥出建设性的内在潜力。激励就是通过各种强化手段挖掘人的内在潜力,使人朝着组织期望的目标作出持久的努力。当个人的努力得到组织的肯定后,会得到心理上满足,心理满足的体验会激发人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并表现出高昂的士气和工作热情。(二)通过激励可以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不一致性。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刺激。有目标,才有奔头,才能产生动力。但各人的目标不同,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又不尽一致。这种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可以通过激励进行协调。比如
4、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水平,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等等,都会使员工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有效的激励措施会增强员工的自豪感,提高集体观念,自觉维护专营企业的形象。(三)通过激励可以吸引各种有用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产品是由人为资源而产生的,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人员过多与人才短缺同时存在,有些人才可以通过内部培训解决,而一些高素质、专家型的人才需要从外部引进,激励便是取得人才的有效手段。综上所述,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的潜在能力进行挖掘,说到底就是一种人才开发的方法。科学有效的激
5、励途径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出发点,尊重人的价值,理解人的需求,承认人的差别。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价值就是要相信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即使是水平最低的人也有其独到之处。唐代陆贽指出:“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李白则以非常自信的语调唱出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至理名言。所以,只要用人所长,做到“智者尽其谋,劳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的用人原则,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就能形成合力。理解人的需求:人无所求,是坏事,不是好事。正是因为人类有不断增长的需求,社会才会进步。当然,人的需求千差万别,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有
6、现实的,有不现实的;有低层次的,有高层次的。只要善于因势利导,尽力满足多数人合理的、现实的需求,并将低层次需求向高层次需求引导。这样,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员工的素质也会提高,企业的发展也就会越快。承认人的差别: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人与人之间总是有差别的,不可能千人一面,铁板一块。人的成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家境有好有差,学识有深有浅,经历有繁有简,交际有宽有窄等等,总之,十根指头不一般齐。古代有首歌谣:“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无多苛求。”形象地说明了差别的存在和适才适用的重要性。就像花园里只有百花齐放才会姹紫嫣红一
7、样,企业里只有存在不同年龄、不同知识、不同性格的人才,企业才会得到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在具体操作上要做到二个转变,二个结合:(一)普遍化的激励向个性化的激励转变。普遍化的激励是以组织的需要为出发点制定固定统一的激励措施。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起激励作用,不同的人需求也不同。可以说,没有一组激励手段对所有的人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