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57807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宋强,王华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近十年来,国内高校加大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长足进步。本文从学生自身和学校指导体系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 资助项目:本研究获西北工业大学2013年度政策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ZYY20131
2、4 简介:宋强(1983-),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六年,为教育部中级就业指导人员。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于20世纪初起源于西方,经过不断发展,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较晚,对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各地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载体,从整体上培养和提升学生
3、的就业能力。过去的十年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种种问题。 一、学生的规划准备不足,规划意识淡薄 1.学生的职业目标不清。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恐慌之余,并没有形成理性成熟的职业规划。2014年3月,笔者对西安市17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63%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规划,“不知道自己适合哪种工作”,表示“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学生为16%,“有模糊的职业目标”的学生为21%。一些大学生以考研为目标,从大一开始就把所有精力花在几门考研课程上,对其他
4、课程不闻不问,只求及格,对各种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课程和活动也不参加。甚至有的地方高校全校师生均持这种态度,被社会称之为“考研基地”[1]。有的学生盲目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上述调查,西安地区二本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四年级学生,有72%的学生持有一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37%的学生持有三种以上的证书。还有的学生看到社会上的所谓“成功人士”,就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该行业,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有的专科生计划着“升本”后做大学教授。有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脱离了实际情况的好高骛远,是无益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还有的学生没有稳
5、定的职业目标,看着社会上哪种职业收入高,就见异思迁,向往该职业。今天想着要做软件工程师,明天想做销售顾问,到毕业时才发现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学生不努力学习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只能被动应对;更有甚者,没有任何理想和目标,得过且过,无所事事,沉迷于谈恋爱、泡网吧,学习成绩不好,道德行为失范。[2]2.学生缺乏自我认知。①自我认知的内容不全面,个人的成功是智商、情商、知识、技能、机遇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时,只认识到了自己的知识、技能、智商
6、因素,却没有考虑到“情商”这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情商(EQ,EmotionalQuotient)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的概念,它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3]。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而不是智商[4]”。不同于智商的是,情商水平无法用测验分数的形式准确表示,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判断。②自我认知的渠道单一,在上述调查中,问到“你是通过何种渠道进行自我认知”时,66%的学生都是通过网上测评系统进行自我评价。实际上,自我测评软件是认识自我
7、的重要渠道,但并不是唯一和最重要的。技术工具的测评结果只可参考,不能照搬。准确的自我认知,更重要的应该于老师、同学、朋友、家人等周围人的评价。可以采用面谈或调查问卷与自我测评软件结合的方式,来获得比较客观的自我认知。 3.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偏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日趋成熟和活跃,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自立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得到了强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个人主义思潮蔓延,人生观出现偏移,限制了学生的更好发展。 从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大学生在
8、评价他人时,多采用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但是涉及自身利益,却采用利己主义的立场。大学生对于扎根基层、到艰苦行业和地区奉献是认同的,但却无法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种矛盾性和双重标准,对大学生的择业和个人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不高 1.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本土化程度不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