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偶像与法治崇拜

道德偶像与法治崇拜

ID:22743948

大小: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道德偶像与法治崇拜_第1页
道德偶像与法治崇拜_第2页
道德偶像与法治崇拜_第3页
道德偶像与法治崇拜_第4页
道德偶像与法治崇拜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偶像与法治崇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偶像与法治崇拜道德偶像与法治崇拜白墨崇拜总是与偶像联系在一起。崇拜的起初是朦胧的,只有当偶像成为崇拜的客体时,崇拜的意义才逐渐清晰起来。如果说崇拜的对象是人们的意志塑造的一个空间的话,那么偶像的出现,则使这个空间脱离了人的意志的支配。这意味着人类从此成为被支配者。而成为被支配者的人类恰恰在这里得到了解脱。人类把生命历程中无法解脱的痛苦交給了这个虚拟的空间,并且匍匐在它的脚下。这个空间产生了一种规定性,用以规范人类的行为。而这种规定性实际上人类自己的意志。崇拜

2、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消极的影响不言而喻,正如尼采所说,人类将自我救赎的重任交给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空间,终将导致人类自身的颓废、堕落,甚至主体灭失。然而尼采的学说也无法否认,崇拜产生了一种独立于人类之外的神圣。它同时使人类产生了一种理念:匍匐于神圣之下的人类整体的平等。这种平等的理念使个体无法凌驾于他人之上。《周易》中《观》的卦象是坤下巽上。坤为地,巽为风,卦象的显示是风临大地。我们可以想象,风润四野便若德泽万物。可见,这一卦阐述的是德治天下,教化万民的道理。《观》卦中始终都在阐论观。包括自观与

3、他观。自观以律已,他观以化民。没有偶像崇拜的国度,必须依靠道德来塑造一种准偶像,以为万众之楷模。这种准偶像被称之为君子,并且用它来指代君临天下的统治者。《观》云: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是形容净手以备祭祀之时的谨慎、虔诚、严肃。以此阐论治者化民,必须始终保持谨慎、虔诚、严肃的态度。通过自观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君子的行为无失无误,中规中矩则进退皆可。LoCalhoSt即观我生,君子无咎、观我生,进退。又通过他观成为万民效法的榜样,使佐君者诚心以辅,使万民诚敬以向,才不会动摇君子的地位。即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观其生,君

4、子无咎。准偶像的产生,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偶像崇拜所产生的外在规范。然而准偶像却依然无法超脱于人。他毕竟不是神,是由人塑造而成的道德偶像。他虽是人,却可以拥有超越于人的地位。与偶像崇拜不同的是,道德偶像的出现使人的整体的普遍平等理念遭到了破坏,从而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与《观》互为综卦的是《临》。《临》的卦象是兑下坤上。即大地在上而水泽在下。卦象显示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因此《临》云:元、亨、利、贞。至于八月凶尽管临天下以化万民能够通达畅顺,但临毕竟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盛极必衰。故至于八月凶。或许这时统治

5、者会想到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豶豕之牙,吉。阉割之后,猪牙便不再凶狠。诚然,居高临下的统治者完全有能力以暴驯民,这不是比教化简单有效得多么?两种崇拜之中,前者以偶像即神为对象,后者则以准偶像即道德君主为对象。前者的对象是一个物外的空间,具备了超越时空的万能的意义。而后者的对象则存在于现实之中,它只具备与世人的一切同一性却凌驾于世人之上。因而前者的治世之道是君权神授而后者则是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把君主的行为规制交给了君主自己,把社会秩序与正义寄托于君主的个人道德。这意味着人们只能以道德去要求君主。德治的内圣外王

6、成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津津乐道梦寐以求的完美的治国之道,而作为这种治国方式的保障机制的道德恰恰是最软弱无力、最不具任何强治力的。以道德来要求君主,无异于与虎谋皮。历史上较为典型的德治与法治之争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之争,还有希腊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争。儒法两家争论的焦点是:以德、礼治国还是以刑(即法)治国。儒家认为应由具有高尚道德的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教化来对国家进行治理。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又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quot;法家则主张应由掌握国家权

7、力的人通过强制性的刑律来治理。认为: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而用其不得为非也因而应当不务德而务法。诚然,中国法家所言的法治并非我们现在所言的法治。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点则是:一人治还是多人治。柏拉图认为除非哲学家为王(即哲人王),否则人类将永远生活于深渊之中。而法律是不需要的,因为作为哲人王的优秀的人不需要什么规则。如果需要,大智慧的哲人王自己就能够发现。柏拉图说,法律只是死的规则。它就象一个愚蠢的医生,不顾病人的病情而机械地给药。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法制由公共意志而形成,因而法治事实是多人之治。多人之治

8、必优于一人之治。他说:与其寄托一人,毋宁交给众人。在*上,亚里士多德将法治和民主共和直接联系起来。一目了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是人治与法治孰优孰劣,而儒法两家之争却仅仅是人治内部两种不同方式之间的较量。无论是儒是法,它们都以确立君主的无上权威和君主的独裁专利为前提。于君则自治,于民则受治。这两种方式在汉代中央集权形成之后出现了惊人的融合。由此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