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

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

ID:22741214

大小:75.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31

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  _第1页
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  _第2页
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  _第3页
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  _第4页
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  _第5页
资源描述:

《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内容提要】本文将蔡邕的思想与创作放在东汉末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文风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首先描述了蔡邕三次入京的经过,并以此为线索,深入分析了他的政治追求和性格特征。其次,论述了蔡邕的学术文化活动和在艺术方面的精深造诣。再次,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论述了蔡邕的文学成就,特别是碑铭创作的特色。最后,展现了蔡邕在汉魏文风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第一,在文人利益集团形成过程中,蔡邕的创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蔡邕晚年,地位显赫,建安时期很多作家都得到过蔡邕的提携和延誉。第二,从文学风尚的变迁来看,东汉前期

2、的文学多少还继承着西汉以来庄重典雅的传统。其后,由清峻而华丽,由通脱向壮大。这种转变,在蔡邕的《青衣赋》、《述行赋》等创作中已经显露端倪。第三,蔡邕是汉末文体学研究的重要学者,《独断》一书不仅总结了秦汉以来的文体学成就,也为后来的文体学研究开启了方向。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重要作家在当时执文坛牛耳,而在后世却逐渐为世人所忽略,甚至淡忘。这种现象,在历代的文学史研究中几乎司空见惯,不足为奇。这其中的原因当然也非常复杂。除了政治的影响外,文学观念的巨大变化则起到了显而易见的作用。这种变化的优劣是非,我们姑置勿论。但就文学史的最基本的功能而

3、言,尽可能的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还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我们所以关注蔡邕,也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希望能为蔡邕以及东汉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感性的认识。一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开封东南)人。汉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出生于一个世代官宦家庭。十四祖蔡寅辅佐汉高祖刘邦而被封为肥敬侯。六世祖蔡勋在西汉末年为令。他的父亲虽然官位不显,但是娶了弘农袁氏女子为妻,可见属于阀阅世家①。生活在这样一个世代大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酷好辞章,倾心数术,精通天文,妙操音律。二十岁时,师事年已六十二岁、名重当时的重臣胡广。从此,得到了朝廷有关要人

4、的关注。东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的秋天,二十七岁的蔡邕被征召晋京。按理说,能够得到朝廷的垂青,对于蔡邕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展露才华的机会。但是,年青的蔡邕却没有特别的兴奋,因为这次赴京,多少带有一点屈尊的意味。不久前,也就是这年的七月,郎中汝南袁着撰《诣阙上疏》,请抑损梁冀擅权。涿郡崔琦以文章为梁冀所善,崔琦出于善意而作《外戚箴》、《白鹄赋》以讽。结果两人均被梁冀所杀。八月,以帝舅之尊横行霸道的大将军梁冀终于咎由自取,招致杀身之祸。所谓有首策之功的中常侍徐璜、左等五侯并封列侯,专权选举,从此执掌大权。他们大兴土木,在城西

5、修建显阳苑。又立掖庭民女亳氏为皇后,数月间,后家封者四人,赏赐巨万。就在这个时期,地震频仍,众灾屡降。一代名臣李云作《露布上书移副三府》。桓帝得奏书震怒,下令逮捕李云,当时弘农五官掾杜众认为,李云忠贞受到猜忌,上书愿与李云同日而死。桓帝愈怒,遂并下廷尉。陈蕃为此而作《救李云疏》,说明当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更严峻的现实是,蔡邕的恩师、太尉胡广因为与梁冀的关系而被免为庶人。所有这些宫廷斗争,蔡邕当然有所耳闻。蔡邕深深地感到,自己第一次被征召晋京,就已在无形中被卷进矛盾的漩涡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徐璜等人所以有所垂顾,并非要

6、委以重任,而是听说蔡邕擅长鼓琴,就敦促陈留太守招致蔡邕为他们鼓琴弹唱,娱宾遣兴。这对于立志“拔萃出群,扬芳飞文”的蔡邕来说,多少是一个讽刺。一路上,秋雨泥泞,许多贫民饥困冻饿,殒命街头。此情此景,叫胸怀大志的蔡邕百感交集,抑郁难遣。行至偃师,就再也不想前行了,于是称病而归,提前结束了自己第一次的晋京之行。此后,他在家乡闲居长达十年之久。回乡之初,静下心来,玩味着这一年多来的是是非非,深感“利端始萌,害渐亦牙”,于是想到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客戏》、崔马因的《达旨》,退而撰著《释诲》来安慰自己:“心恬淡于守高,意

7、无为于持盈。”当然,自幼受到的传统教育,使他不可能完全离群索居,不交当世。一方面,他在悉心收集乡邦文献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着乡贤在朝廷中的陟降。另一方面,他也在时刻留心着京城政局的重要变化,说明他没有一刻忘却现实。就在他回到家乡的这年岁末,曾为陈留人周勰写下碑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故大将军梁冀专国作威,海内从风。世之雄才优逸之徒,莫不委质从命,而颠覆者,盖亦多矣。闻君洪名,前后三辟,而卒不降身。由是缙绅归高,群公事德……世路多险,进非其时,乃托疾杜门静居,里巷无人迹,外庭生蓬蒿。如此者十余年,强御不能夺其志,王爵不能滑其虑”。联想到

8、蔡邕当时的处境,多少有点夫子自况的味道。翌年,作《陈留东昏库上里社碑》,称颂家乡陈留所出三公,即:秦池子华、汉陈平、虞延、虞放。根据《后汉书·桓帝纪》,这一年的七月,太常虞放为司空。这种文章,不论写作背景如何,其邀功取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