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立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与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立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与思考----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绪论教学立意对教师各方面的综合素养的考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对课程标准、学术研究前沿、以及教科书有着深度的认识与把握,并且在紧扣课标的要求下,结合教材提炼一个核心的主题立意,然后在主题立意下去统筹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发展。本文在论述高中教学立意的内涵、特征和对教学的意义基础上,思考和探究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立意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希望能对教师的教育实践起到些许的帮助。虽然教学立意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但在历史
2、常态课堂中,缺乏立意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较少有人能够结合当下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立意问题去系统地去论述解决相关策略,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找出课堂教学实际中存在的立意问题,然后探讨其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以此来说明教学立意应该引起广大历史老师的重视,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之中,不断地确立良好教学立意去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从而最大程度上提升历史教育的意义。....第一章教学立意的涵义及其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第一节教学立意的内涵按照所选的维度不同,我们可以将教学立意大致分
3、为三类:知识立意、能为立意和价值立意。知识立意是基础,如果历史教学缺少知识立意,历史教学就很容易出现史实随意、结构与过程松散等现象。这样不但难以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而且也会削弱历史教育高层次的功能与价值的实现;能力立意是发展,只注重知识立意而忽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既不符合新课改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不能适应课改后高考的命题方向。价值立意是追求,只有价值立意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帮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感悟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内涵和价值,它能引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专家学者们所强调的高层次的立意就是属于价值立
4、意。教学立意不能是孤立的某一维度的立意,不仅要注重知识和能力层面的立意,而且更应该从价值立意的高度来统筹课堂,达到三者的有机整合。第二节良好教学立意的特征从而不去讲求战争过程中策略和领导人智慧的重要性,以及难以从当时的历史大环境去看待抗日战争。因此,学生无法正确的认识这段历史,更不用说从中获得反思和启迪了。试想从1840年封来,中国被侵略的战争哪一次不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但历次确都以失败告终,其中就很能说明问题。以"正义必胜"为教学立意的出发点是好,但不是历史客观事实和绝对规律,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并
5、不是由于中国是正义的一方所决定,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起作用而得出的结果,作为历史学科,我们的史学素养一是求真、求实,应该具备起码的科学性。历史教学立意可以创作、升华、创新,但是不能失真,必须在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第二章教学立意在高中历史教学之应用现状分析........13第一节高中历史教师对教学立意的理解与认知.....13第二节常态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学立意应用的现状.....15第三章针对教学立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題的应对策略.....23第一节培养良好的教学立意意识.....23第二节找准确立教学立意的方法....
6、.25第三节课堂历史教学紧扣立意展开.....28第四节教学立意在课堂应用过程中应该把握的原则.....33结语.....37第三章针对教学立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第一节培养良好的教学立意意识从整个历史教学过程来看,不断丰富教学立意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是培养教师立意意识的一个有效方法,因为只有不断的完善其理论和研究成果,教学立意才能被广泛地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之中。比如就教学立意的定义来说,不一样的专家学者对此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这对于普通教师而言,弄清楚教学立意是什么就己经是个难题,更何况培养良好的教学立意的意识,更是无从谈
7、起。因此,接下来需要同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同努力,将教学立意的理论不断完善,并且推广到每一位历史教师心中。如果有条件的话,各自学校可相关专家开设学术讲座,让学校的教师在理论上对教学立意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自觉树立起良好的立意意识。当然也少不了一线教师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的交流与合作,只有教师间加强相关研讨,鼓励争鸣,共同切磋,才能不断丰富教学立意的成果。第二节找准确立教学立意的方法教师有了教学立意的意识后,就得知道如何来确立良好的教学立意。教学立意的确立是基于教师对教材和史学研究成果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教学价值的追寻所得出
8、的结果。它需要教师从教材中找到与史学研究成果的切合点,从而改变传统旧的、过时的教学境界,让学生获得新的认识和启发。教学立意的确立与运用并不那么抽象难实现,它其实贯穿于备课以及整个课堂活动之中。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侯桂红教授所说"深入研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