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24629
大小:65.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义务教育走向何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义务教育走向何方◦编者按当前我国的义务教育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难以克服的矛盾,这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本文作者经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对我国的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有建设性的建议。现行义务教育的问题(一)对义务教育意义的认识不到位,义务教育办学体制不顺,地区间“普九”水平相差悬殊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而不注意地区差异,全国统一学制,统一招生,统一的教学计划、大纲与教材:由于对义务教育的普及往往采用命令突击与强化的方式来推行,既没有足够的物质与经费的投入,又没有分地区、分层次的推行,致使地区差异不断扩大,有的地方(广大中西部地区)“普九
2、”率很低,己“普九”的地方也出现巩固率下降,辍学率反弹的现象。(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投资体制不合理,许多地方义务教育名不副实本来,从理论和制度上说,义务教育应是强制的和免费的,然而,现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收取学杂费(实际上己经包括了学费),而且逐年提高。四川、河南、湖南山东等一些农村小学、初中的学杂费用每期在250-400元之间,城市在500—1000元之间(有的地方甚至还要交所谓的“普九”费、勤工俭学费、集资建校费,名目繁多)。更有甚者,在有些地区,学生在公立学校所交的各种费用,并不比私立学校学生所交的少。按理公立学校不但有政府提供的教育经费(教育附加费),还有从学生身上
3、收取的学杂费,然而往往还存在诸如拖欠教师工资、乱收费等现象。私立学校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至少在认真负责的态度上要比许多公办学校强,并且不存在拖欠教师工资和乱收费的现象。(三)许多家庭难以承担起孩子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制学业所需的费用在我们调查过的一些地方,实际的“普九”受完率(完成九年制学业的学生占适龄青少年的比率)仅达50%(当然这与公开的数据是不同的,不过完成六年学业的占适龄儿童的90%以上)。而据有关的统计资料,1997年因家境贫困缴不起学杂费而失学的,约占辍学总数的30%。这就是说,在当年5000万失学学生中,有1500万是因为经济原因放下书包的。近几年,由于经济
4、原因而辍学的比例还在上升,特别是初中阶段。据对湖南省的调查,1997-1999年全省辍学的7290名初中学生中因经济原因而辍学的达°%;有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50元,尚在为温饱问题而奋斗。在人们尚为温饱问题而奋斗的情况下,如果按照《义务教育法》强迫家长送子女上学,姑且不论教育结果对孩子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提高是否真有帮助,这种作法本身就很有些强买强卖的味道。(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师资力量分布极不合理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教师严重超编;贫困地区以及经济条件差的学校正规教师则严重不足;城镇学校教师大量富余,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尚存不足。同时这种不合理的状况还表现在教师
5、的质量上,沿海一些省市(如上海等)早已实施由大专生担任小学教师,本科生担任初中教师,北京、上海、广州研宄生教中小学的现象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而在边远地区小学毕业教小学,中学毕业教中学,也大有人在,甚至还有同级教师参加同级毕业生考试不及格的现象。(五)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与民办教育不能享有同等待遇民办中小学在全国各地包括北京都相当不少,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然而,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不能一视同仁,有的地方执行一些带歧视性的政策。农村私立学校孩子的父母已缴纳了教育附加费,但有的农村私立学校学生每年还要交所谓的“普九”费、管理费。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其父母在当地农村已缴纳过
6、教育附加费,在城市还要缴纳(在务工或务商的有关管理费或税费中收取)有关义务教育的费用。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在农村私立学校及城市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他们的学历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因没有任何教育行政部门来认可发放相关的学历证书;同时,他们的义务教育后教育马上又会遇到重重困难。这些学校的学生也是共和国(未来的)公民,其父母也是纳税人,他们应当享受同公立学校学生一样的义务教育法所赋予的权利与服务。(六)现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对地方财政形成了极大的压力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在管理上实行“分级管理”,义务教育的经费基本上由地方财政来解决,这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方来说,就给当地政府带
7、来了沉重的负担。在中西部地区,许多县级财政都是“吃饭财政”,在教育上的投入往往捉襟见肘、拖欠严重。由此又带来了诸多问题,如拖欠教师工资、教育事业费短缺、农民负担加重、学生及其家长的经济负担过重(乱收费)、青少年学生辍学等不良后果。我们对四川南充市嘉陵区的调查,区政府财政90%以上是用来发人员工资(包括教师的工资),哪里还有多少经费用于教育的发展。(七)教育行政上人事权与财政权相互分离为解决经费上的困难,基层县一级的教育行政在大多数地方就实行“分灶吃饭”的制度,人事权属于县教育局(委员会),而教育财政权就划归各镇政府,也即中小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