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豫剧与黄梅戏的比较看地方戏的发展趋势

从豫剧与黄梅戏的比较看地方戏的发展趋势

ID:22696880

大小:49.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31

从豫剧与黄梅戏的比较看地方戏的发展趋势_第1页
从豫剧与黄梅戏的比较看地方戏的发展趋势_第2页
从豫剧与黄梅戏的比较看地方戏的发展趋势_第3页
从豫剧与黄梅戏的比较看地方戏的发展趋势_第4页
从豫剧与黄梅戏的比较看地方戏的发展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豫剧与黄梅戏的比较看地方戏的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豫剧与黄梅戏的比较看地方戏的发展趋势【摘要】在我国众多的地方戏中,豫剧和黄梅戏脱颖而出,跻身于中国五大剧种之列,且都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豫剧与黄梅戏流行区域一北一南,唱腔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们成为众多地方戏中的翘楚,必然是遵循了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顺应了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豫剧与黄梅戏的繁荣兴盛的原因,来探讨以豫剧和黄梅戏为代表的戏曲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的办法,从而让戏曲这种传统文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更加富有生命力。【关键词】豫剧;黄梅戏;地方戏;声腔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

2、08-0004-05戏曲艺术的成熟在中国发生得比较晚,以元杂剧和元末南戏作为成熟的标志。元代杂剧和南戏一北一南,各有不同的体制和风格。元杂剧在元代的舞台上活跃了百年左右,就渐渐衰落了,而它的衰微和南戏的逐渐成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到了明代,杂剧大多成了文人抒情的案头之作,而南戏进入明代后逐渐演变为传奇剧。传奇剧本体制更加规范,格律更加严谨,剧情更加复杂。明代传奇剧具有四大声腔系统,即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从明中叶到清初,昆曲因唱腔优美和剧目丰富,在剧坛占有几乎压倒一切的优势。从康熙末至乾隆朝,地方戏似雨后春笋,纷纷出现,蓬勃发展,以其关目排场和独特的风格,赢得观众的

3、爱好和欢迎,与昆曲一争长短,出现花部与雅部之分。经过“花雅之争”,雅部昆曲最终衰落下来。在众多地方戏中,豫剧和黄梅戏等剧种脱颖而出,跻身于中国五大剧种之列,且都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豫剧与黄梅戏流行区域一北一南,唱腔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们成为众多地方戏中的翘楚,必然是遵循了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顺应了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当然,在这个文化艺术多元化、农村城镇化加快的大时代背景下,戏曲总体上有走向衰微的趋势。此文试图通过比较豫剧与黄梅戏的繁荣兴盛的原因,来探讨以豫剧和黄梅戏为代表的戏曲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的办法,从而让戏曲这种传统文化获得更加健康的发

4、展,更加富有生命力。一、地方戏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广泛的地域传播地方戏从地方兴起,必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广受欢迎的地方戏往往能突破地域的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与戏曲本身的特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与欣赏者的审美观、价值观等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豫剧和黄梅戏流行的主要区域一北一南,它们个性分明,之所以能广受观众的喜爱,应该说主要是由于它们的风格和内涵适应了不同地域文化的需求。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也有高调、河南讴、靠山吼等称谓,顾名思义,豫剧乃因流行于河南,而河南简称豫而得名。根据声腔的不同特征,豫剧又分为豫东、豫西、祥符、沙河等四大地域流派。后来这些地域流派逐渐融合,彼此间

5、的差异渐趋消失。声腔是地方戏曲的灵魂。豫剧以唱腔铿铺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而著称;尤其是塑造人物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豫剧的整体风格,慷慨悲歌,粗犷豪放,大体上可以用‘如悲如泣’来形容。其张正义、斥奸人、表冤屈、诉衷情,往往或昂扬迸发,或低徊悲切,或怒不可遏,如骤然出鞘之剑;或哀不能堪,如声声抽咽之丝。高亢激越,朴实动人,让听者观者心中极大震动,艺术感染力极强。”[1]豫剧发展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己遍及豫、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以及新疆、台湾等16个省、市、自治区,共有220多个专业

6、表演团体,其中外省约占一半,仅从剧团数量而言,豫剧己登上全国剧种榜首。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黄梅戏的正式命名是在1952年,在这之前它有很多别称,如“黄梅调”,这是黄梅戏历史中运用最广最久的一个别名。此外还有“采茶调”“采茶戏”“花鼓戏”“皖剧”“徽戏”“怀腔”“汉剧”等。黄梅戏的众多别名反映出了黄梅戏发展过程的曲折和艰辛,也反映出了它的开放性和丰富性。与古老的昆剧相比,黄梅戏是个年轻的地方性剧种。它在解放前还是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剧种,但解放后发展极其迅速,影响地域极为广泛,一跃而成为“五大剧种之一”,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这源于黄梅戏自身的

7、文化定位,即黄梅戏作为一种艺术文化所呈现出的最基本的性质和文化特征。黄梅戏好听、好看、好懂,她以抒情的格调,表现民俗民风民情,抒发人民大众的疾苦和欢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色。金芝在《黄梅之乡话黄梅》中谈到黄梅戏的特色:“田园牧歌的风采,小桥流水的风光,朝霞初露的色调,欢吟浅唱的韵律,人生絮语的情味,民间智叟的机趣__是这些融汇而成的和谐的诗。她是轻型的,甚至喜也浅浅,悲也淡淡,但她轻而不浮,柔而不嗲,质朴为本;她是通俗的,但她俗而不粗,雅而不涩,俗中透雅。她既有艺术个性,又具中性特点,并未凝固,可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