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元素

从传统到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元素

ID:22696449

大小:87.35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0-31

从传统到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元素_第1页
从传统到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元素_第2页
从传统到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元素_第3页
从传统到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元素_第4页
从传统到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元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传统到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元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传统到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元素虽然许多文学作品在其诞生之初就具有了成为经典的潜质或气象,但它们既无法自封为经典,也不可能被一下子认知,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被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称之为“经典化”(canonization)而在经典化的过程中,种种元素都会参与其中,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格局。但相比较而言,在古代乃至近代,文学经典的建构元素相对要简单一些;而在现代和当代,文学经典化的元素则变得纷纭复杂起来。因为“在文学的周围围绕着一个强大的社会群体。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负责文学教育的教师,或各种形式的研宄机构、出版社、学术团体、教育部门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庞大的文学机

2、构,形成一整套对文学作品行之有效的选择机制,并且逐渐确立了各种文学制度。这些文学机构负责对当代甚至历史上的作家作品进行挑选、鉴别,衡量价值,确定地位,从中筛选经典。”{1}正是在他(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才导致了文学经典的诞生。需要说明的是,童庆炳先生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撰写过关于文学经典建构问题的文章{2},其中的分析框架(考察文学经典的建构宜注重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很有价值,归纳出来的六要素(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文学作品的可阐释空间;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变动;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价值取向;特定时期读者的期待视If;发现人或赞助人)也非常重要。但或许是因为从大处着眼,一些更为具体的文

3、学经典建构元素他并未触及。有鉴于此,笔者以为这一问题依然有“接着讲”的必要。为把问题细化,我们可把文学经典暂分为传统经典和现代经典,这种区分或许有助于我们重点聚焦于两类经典建构中的不同面向,也有助于我们思考当今更为复杂的经典化格局。一、传统经典的生成元素这里所谓的传统经典主要是时间久远的古代文学经典。虽然这类经典现在看来似已不存在异议,但其形成往往并不一帆风顺。在传统经典的建构中,发现人、选本和评点构成了其中更重要的元素。1.发现人。所谓发现人就是最早发现某篇文学作品价值的人。发现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不同时代的好几个人,他们作为专业读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是:首先他们要有披沙

4、拣金的能力,能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发现某篇作品的价值所在。其次,他们要有较大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保证了其发现能被推广开来。{3}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有一个被发现的过程,其中发现人的确功不可没。据陈文忠教授梳理,此诗在唐代通过已佚的“唐人选唐诗”保存到宋代,北宋时这首乐府体诗又侥幸被收录进《乐府诗集》之中。但从唐代至明代前期,不但没人承认它是一篇杰作,甚至对它的关注度也很低。明代中期李攀龙《古今诗删》选入此诗后,它的命运出现了转折。而第一个对《春江花月夜》作出分析评价的是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

5、体制,初唐无疑。”其后,晚明以降的?评家对这篇杰作的艺术特色做了多方面阐释。清末王?]运进而指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从而空前提高了张若虚在诗坛上的地位。现、当代评论家闻一多、程千帆、李泽厚等人对此诗意义之探索和性质之论断,其实便是对“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一断语的充实和丰富。{4}由此看来,胡应麟、王?]运等人显然是《春江花月夜》最重要的发现人,正是他们的眼光、评点和定位,最终才确认了这首诗的经典位置。而当代人之所以能认识到这首诗的价值,很可能与李泽厚的鉴赏与推广有关。在《美

6、的历程》中,李泽厚接过闻一多的话题展开赏析,并进一步指出:“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有叹息,总是轻盈。”{5}考虑到李泽厚的美学家身份,同时也考虑到《美的历程》在1980年代对国人影响巨大,他的这种赏析与赞叹便具有了某种权威性,他也可以看作此诗不断被追加的当代发现人之一。1.选本。文学作品进入某个选本,首先意味着对其文学价值的确认,其次意味着为其更久远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选本在文学经典化的过程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诗经》便是最早的诗歌选本,由孔子选出。司马迁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

7、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6}这意味着孔子的删诗与选诗成就了《诗经》这一选本,而这一选本的出现又为那些古诗的经典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余像萧统的《昭明文选》,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吴乘权、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等选本,都对古诗文的经典化起过重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选本是和编选者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选家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是文学经典的发现者。另一方面,选家既有自己的审美旨趣,也会确立自己的编选原则和标准。像萧统的“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便是其选文准则。这种准则既是标高,也不可避免地会留下遗珠之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