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生水》与先秦儒家性情论

《太一生水》与先秦儒家性情论

ID:22678877

大小:7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30

《太一生水》与先秦儒家性情论  _第1页
《太一生水》与先秦儒家性情论  _第2页
《太一生水》与先秦儒家性情论  _第3页
《太一生水》与先秦儒家性情论  _第4页
《太一生水》与先秦儒家性情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一生水》与先秦儒家性情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太一生水》与先秦儒家性情论[摘要]先秦儒家的哲学构架是始于性情论,而又终于性情论的。在先秦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人的性情是天玄地黄、阴阳大化、风雨薄施的摩荡结果。先秦儒家吸收了《太一生水》的自然哲学思想。这不仅体现在儒家哲学的表述方式上,更为重要的是对儒家性情论,乃至整个儒家哲学的整体架构的建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阴阳大化太一生水神明儒家性情论《太一生水》不仅构建起了“太一→水→天地→神明→阴阳→四季→沧热湿燥→岁”的宇宙模式,把这个模式设计为一个周而复始的动态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本身,又是既相对独立,又相对开放的体系,它们彼此依持、激发的态势具有明显的有机性。《

2、太一生水》是道家思想史上很重要的一篇文字,因为《庄子》等其他道家要籍都很明显地受了它的深刻影响。笔者想要特别指出的是,既然郭店楚简都出自一个坟墓,许多篇章是不是可以相互发明,相互诠释呢?《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论,与儒家的性情论是不是也具有某种联系呢?本文试图借助先秦儒家的传世文献和郭店楚简的文本本身,对这种可能的联系进行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同仁专家。一在深入思考之后,笔者以为,《太一生水》的文眼在“神明”两个字上。对“神明”两个字的理解,也许是我们参透整个郭店儒家竹简文献的肯綮。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还是先来看一看文本: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

3、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仓热。仓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仓热之所生也。仓热者。四时者,阴阳之所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是故大一藏于水,行于时。(《太一生水》第1-6简)“太一”生水,是万事万物的最终源头。天地生于“太一”;天地摩荡,生发出“神明”。我们的问题是,天地为什么能够摩荡,何以又能生出“神明”呢?《庄子·知北游》中的一段话对我们的理解是有启发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

4、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庄子说过,“至精无形”,所以这里的“神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它是天与地,阴与阳,以及与“百”物,相摩相荡,而“化”出的一种神灵之境,是一种天地、阴阳、乾坤、上下、内外的感通。“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无影无形,却又无所不在。神明的出现是天地摩荡,阴阳感通的结果,是生命缘起,

5、灵气交会的象征。《太一生水》文章不长,但生发的“生”字却一口气用了八次,对宇宙生成的过程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易传·上传》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并且提出了“上,气也,而谓之天”的重要判断,把“天”、“天道”与“气”直接联系起来了。在汉字中,气是一个象形字,轻微如云翳,流动如野马,层层叠叠,变化万千。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从“气”的角度,把天道与人的性情联系起来的似乎应该是《左传》,这就是著名的“天生六气”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昭公元年)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

6、六志。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喜生于好,怒生于恶。是故审行信令,祸福赏罚,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昭公二十五年)在这里,不仅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直接来源于“六气”,而且人的生老病死也是“六气”鼓荡变化的结果。因此,只有与天道、“六气”相“配”合,与天地之性合而为一,人的生命才能长久,人的性情才能得到伸张,人的心志才能最终达到理想的境界。自然的、天道的“六气”之所以能化解为人的情感,关键是由于阴阳变化、天道流行引发的天与人的感通。这种感通,用《太一生水》的话来讲,就是“神明”。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神

7、明”一词主要只有三个意思,一是神灵、神祗;二是人的精神;三是不可知的高深莫测、宇宙玄机。在先秦儒、道两家的哲学体系中,如果仅仅从自然哲学的角度出发,来界定这个词的定义,那么主要是第三个意思。《太一生水》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取“神明”之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还是来翻一翻目前儒、道两家学者聚讼不已,都视为己有的先秦著作《易传》上面的相关记载吧: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依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