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74403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大语文角度看文言文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大语文角度看文言文教学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可谓是深奥难懂的“天书”,令他们望尘莫及,而且中学文言文教学也日益走进一个怪圈:教师只管向学生讲解翻译,学生只是一味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背诵,没有互动,没有激情。在这样一种怪异的现象面前,许多教师不知道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应该教什么。鉴于此种困惑,笔者决定对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出现这些现状的原因及相关解决对策进行系统的分析,希望能和同仁共享。一、文言文教学现状(一)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对立文言文在现代中学生的头脑中就是一块古化石,这块古化石需要“复活”,才能超越时空、化难为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一箭双雕之效果。而在现在的文
2、言文教学中,教师、学生似乎都忽略了文言文中的“古今”联系。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观上认为文言即古文,现代文即现代文,避开了汉语古今的联系。这就使得文言文的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了“空中楼阁”,让学生更加望而生畏,难以产生兴趣。事实上,如果能够处理好“文言”与“白话”的关系,是十分生动有趣而且大有裨益的。如:“人人动手,美丽安徽”,“美丽”在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可翻译为“使美丽”。还有“不期而遇”的“期”意思是“约定”,而在古汉语中《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期”也是“约定”的意思,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愿意把文言文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就会发现文言离生活并不遥远。(二
3、)文学性与知识性的对立文言文中的“言”指词语积累、古汉语语法、诵读方法、文言语感,“文”指文章、文学、文化。当今的文言文教学,要么重“言”轻“文”,搞机械枯燥的字词句篇的串讲训练;要么重“文”轻“言”,忽视问题特点,凌空蹈虚地架空文章,这两者又以前者最为明显。教师和学生往往陷入题海里,文言阅读变成了实词、虚词的积累,词类活用的辨析,文言句式的归类,文言翻译的专项训练,这样使由文言字、词、句组成的充满生机活力与思想情趣的文言文面目全非。教育的本来面目——为求知、为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养而进行教育——已经被强大的升学考试异化了。语文的教学,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情趣的,可是在应试的指挥棒
4、下,教师和学生都陷入精神的疲顿之中。(三)趣味性与应试性的对立随着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的明显提高,以及在高考所占分值的增加,学生和教师的功利意识越来越强。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反复地机械地做一些文言字、词、句的练习,使学生的兴趣在题海中慢慢消失。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文”与“言”和谐,既依据文体特点,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又符合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文章语境中,动态积累词语,进而达成教学目标,通过经典文言篇章的学习,传承古典文化,就成了文言文教学摆脱困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解决对策尝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上来讲,语文课堂应该注重“现代汉语”“知
5、识性”“应试性”,但如果从大语文角度看文言文教学,笔者觉得解决上述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一)善于联系史实和相关教育背景,并结合已学文本,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中学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多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有关,许多作品虽具有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事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如《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相吻相合,有着严密的因果联系。这样,通过历史故事之间的逻辑联系,有助于加强记忆效果,避免了文言文内容的单调、枯燥,能让学生更深切地感悟到知识的广阔性,对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大有裨益。(二)培养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培养文言语感,体味文
6、字内蕴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而我们现行的中学字词教学往往是形式上的生词解释,这就使得大多数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字词没有足够的语言敏感度。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体味文字内蕴显得尤为重要。(三)“言”“文”并举,既教学生知识,又品文章之美文言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如《归去来兮辞》《陈情表》《项脊轩志》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做些肢解式
7、的诠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的讲解,那么教学的审美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掌握基本字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进行适当的鉴赏,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味文之情,悟文之道,感文之雅。(四)教师转变角色,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教师仅是课堂这台戏的导演,主角还得让学生来唱。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和五官,使其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到教学活动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