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ID:23800806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第1页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第2页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第3页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第4页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摘要: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善于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其思维潜力的角度出发,抛弃那些表面热闹、实则低效的体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在有效探究活动的数学课堂中尽情舞动起来。  关键词:体验探究低效剖析  近日,聆听了十多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公开课,笔者发现,上课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安排了一些体验探究活动。然而,笔者发现有些体验探究活动的课堂组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或是体验探究活动形式化,将体验探究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味精",总要撒一点;或是没有考虑体验探究活动的固有价值,致使学生一般沉浸在活

2、动过程和规则之中,而忽视了体验探究活动的本质意义,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学生收获颇浅。现略举三类低效体验探究活动的案例,试作剖析思考。  一、雾中看花--?住了学生的眼睛  片段呈现:这是一节一年级上册《整理房间》的教学(北师大版),教师展示两张情境图进行比较。(房间内物品摆放整齐和摆放不整齐)  突出情境图"物品摆放不整齐",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分发物品卡片和表格,要求学生按"服装类、文具类和玩具类"分小组活动进行分类整理。  课堂现象:班级上各学习小组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表格和分类标准,认真地摆放物品卡片,以摆得端正、摆得整齐和物品按类放的是否正确

3、进行评价。5  接着教师进行课件演示,同样屏幕上出现"服装类、文具类和玩具类"的表格,对每一种物品学生集体回答摆放位置,教师用课件拖动演示。课堂上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画面动感逼真;有学生学习小组活动,参与体验活动,表面上看来,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分析思考:  对于这节课,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学生学会"类的确定"重要,还是学生课堂活动中"分的过程"重要?显然,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确定按照怎样的"标准"来分是重要的,而活动过程的物品按照要求对应"放置"是次要的。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到"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

4、..",  这个"标准"的确定,老师们往往忽视,没有引导学生体会对物品分类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标准,标准来自对物品共同属性的抽象。而教师在教学中却把重要的标准:"服装类、文具类和玩具类"直接提供给学生,只重视体验活动的过程,(物品摆放)没有考虑体验活动的本质意义(标准确定)。这样的所谓体验探究活动从课堂表面现象来看,课堂似乎很热闹,但实质上是低效的、形式的,甚至是本末倒置的无效活动。  二、身在庐山--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片段呈现:这是一节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认识》的教学(北师大版),在学生初步感知了"一定、不可能、可能"三个概念后,教师安排了一个游戏

5、,摸球活动。5  全班抽了两组学生,每组10人,讲台上摆放了两个牛奶盒箱子,箱子中放了一些黄、白两色的乒乓球,由学生轮流上台摸,并记录摸出球的颜色。(摸到白球多者获胜)  课堂现象:学生开始上台摸球,下面的学生有站着的、叫着的,甚至还有的在热闹地喊着:"白球、白球......",气氛甚是热烈......  分析思考:  从课堂现象可以看出,许多学生根本没把自己的思维放在摸出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更大些?为什么会这样?而是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希望他们能摸出白色的球,因为老师交待的规则是:看看哪组摸出的白球多,哪组就胜利。而在参与摸球的20来个学生,因为自己身

6、上肩负着摸出"胜利"的结果,潜心于游戏的规则和活动的过程,根本没有把思维集中在数学的思考中,更多的关注了我要想办法摸出白色的球来,真是"身在庐山只求胜"。  事实上,教师在组织此项探究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于让学生理解:某种颜色球5数量多时,摸出的可能性大;数量少时,摸出的可能性小。可见,这样的体验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表面上热闹,事实上效果极低,这样的探究活动应该给以改进。笔者认为:在探究活动中,可以先给出两种颜色球的数量组合,如一种是3白7黄,一种是9白1黄。请学生根据数量组合先进行思辨,说说你的猜想,哪种颜色的球被摸中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在学生充分

7、思辨,有了猜想的基础上。然后将球分别装入两个盒子由两位学生上台同时摸,每次摸一个,摸后放入摇匀再摸,下面的同学也分两组用"正"字法记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要强调摸出什么颜色的球多而胜利,而是要求学生把思维的重心放在"你的猜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把活动作为对数学猜想的验证,把活动引向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这才是体验探究活动的固有价值。  三、台下观戏--拉开了学生的距离  片段呈现:这是一节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1)》的教学(北师大版),在学生初探并感知了"数对"的概念后,教师安排了一个小游戏,根据数对找位置。  全班随机选取了十多个学

8、生,每人发了一张写有数对的小纸片,根据数对找到相应的座位。  课堂现象:教师一声令下,这些学生就拿着纸片去找相对应的位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