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66885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新课改下的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结合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进行教学。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最大。而在我们的语文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语文教学的三部分:基础知识、阅读、写作这三大块来说,写作方面所占比重大,也是很多学生感觉到难的部分。学生对写作文没有信心,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发,也就不能写出好的作文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应该仔细探索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和认识。 一、细致观察——
2、生活是成功作文的源泉 鲁迅曾经说过:“如要写作,第一须观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些同学苦于作文无话可写,常常牢骚满腹,而对生活现象随随便便放过,不去发掘其中蕴涵的深刻含义,写文章只见皮毛,不触灵魂,写出的文章就像一棵枯树,难以成为一片葱郁的森林。还有些同学虽然能写出几百字的文章,但是内容却离生活实际很遥远。“一凑字二抄袭三套路”已经成为现在学生写作的普遍模式,写出的文章事情是虚假的,观点是虚拟的,感情也是虚构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现在的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关注,更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时间一长,就养成了写作马虎草率,文章空
3、洞乏味的习惯。要克服这一弊端,学生必须立足于生活实际,善于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哪怕是别人眼中最渺小,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因为生活永远是成功习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创作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也失去了本应有的乐趣与生趣。因此,作文教学就应该以生活为本,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思考生活。教师要求学生从感受生活开始,在了解生活、理解生活和发展生活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主动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从而写出真实而优秀的作文。 二、注重积累——烂笔头是好记性的管家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
4、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学生的生活是异常精彩、极其丰富的,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成百上千个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把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一点一滴、酸甜苦辣实实在在地记下来,注重生活中的积累,自然就成就了习作的素材,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而深厚的基底。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看到、想到的事记下来。习作的另一个素材就是大量的阅读。一本好书就是我们的一个好友,通过阅读,能教给我们本领,教会我们生活。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把故事中的精彩片段记录下来,让学生获得积累语言的能力,并发挥丰富多彩的想象,从而达到“滴水汇成涌泉”。丰富的积累,大量的阅读知识
5、,为学生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烂笔头”成为“好记性”的管家,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攀登创作的高峰! 三、激发兴趣——真情实感胜过豪情壮语 所谓真情实感,就是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兴趣远远要超过道出满腹的豪情壮语。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所以,文章只有有了真情实感,才能有妙笔生花的精彩。一部作品语言朴实,真情流露,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便可称为佳作。感情是诚挚的,它弄不得虚假,当某些事、某句话、某个眼神真正触动了你内心最柔软的那个部分,它就令你难忘。其实,文章令人心动的不仅仅是巧妙的布局,华丽的辞藻,更主要
6、的是内在情感的抒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温暖无处不在,感动也随处可见。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种情感的抒发放手让学生去写,不要过于强调文章篇幅的长短,修辞手法的运用,辞藻是否丰富华丽,只要求学生内容能够写得真实,表达的情感能够真挚。巴金曾说过:“我不是用文字技巧,只是用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鼓舞他们前进。我的写作的最高境界,我的理想绝不是完美的技巧,而是高尔基《草原故事》中勇士丹柯——他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掏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我相信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这样的文章才能真正走进读者的心灵。 四、多些表扬——好的评语是上等催化剂 作文教学的评语是对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后
7、的一个评价环节,它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所做的指导与评判,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学生通过评语可以知道自己文章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传统的作文评语形式单一、定性过多、批评过多,学生难以从评语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长此以往,只会打击学生写作的信心。根据新课改中对作文评价的要求,教师科学地用表扬的评价方法,尽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学生就多一些自信,多一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老师和集体对他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