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财务视角看三联商社的股权之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财务视角看三联商社的股权之争一、背景回顾1999年,三联集团为了上市,计划通过重组郑州大型商业批发上市公司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借壳,当时该公司有效资产不足6亿元,亏损超过15亿元,负债高达25亿元。2003年,三联集团重组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上市,并将其更名为三联商社,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家电连锁上市公司。2007年,三联商社第一季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亏损407万元。当年,三联商社宣布,大股东三联集团因债务纠纷,其2700万股限售流通股将被司法拍卖。2008年2月14日,国美通过“影子公司”山东龙脊岛公开
2、竞价得手,2700万股相当于公司总股本的10.69%。2008年3月22日,三联商社发布公告称,另一笔2276万股限售流通股也将进行强制拍卖,经过五拍四流,北京战圣投资有限公司以每股5.94购买了该部分股票。北京战圣是国美此前收购北京大中电器时的“前台密友”,因此北京战圣购得股票其意味着国美巩固了自己的大股东地位。三联集团不得不补缴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拍卖的差价,损失逾千万元。国美曲线获得此次三联商社股权,累计持股为4976.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71%,这个结果也意味着三联集团第二大股东地位已经终结,国美
3、集团成为了三联商社的实际控制人。■二、三联集团失控三联商社原因分析三联集团的失利的主要由于资金链断裂、财务预测失误和非相关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三方面造成的,以下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分别说明。1.资金链断裂三联集团的资金链断裂主要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1)债务结构不合理三联集团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减持股票,其主要原因是与济南商业银行的债务纠纷,未能到期偿还借款,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造成债务到期过分集中而导致财务危机。三联商社虽然成功上市,但是三联集团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资源,并产生了大量债务。从三联及集团的财务报
4、表可以看出,三联集团在前期的筹资活动中获得了大量的资金,而这些筹资活动获得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用于筹资活动。一方面,从三联商社07年以后的营业利润以及股价来看,三联商社这项投资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盈利,使得筹资活动获得的资金难以偿还;另一方面,三联集团的债务的还款期限大体上都集中于某一特定的使期,且其借款以短期借款、应付票据为主,这就大大加重了其还款的负担。三联集团的大量到期债务,直接导致三联集团不得不出售自己的股权从而获得资金,间接导致其在后期的股权之争中失利。(2)业绩水平下降2003年之后苏宁、国美两大家电连锁
5、巨头进军山东市场,激烈的竞争、份额的争夺导致其2004年之后业绩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三联商社作为区域性家电连锁企业,面对着从未有过的市场竞争,利润下降的标志除了营业收入的降低以外,另一就是销售费用的大幅增长。(3)资金运作不合理三联商社的资金中,大部分资金属于短期借款,流动性较强,需要较快的偿还。这些流动资金并没有被三联商社很好的利用,只是在弥补三联商社的损失。三联商社上市以后,一方面股价频繁下降,无法募集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营业收入受行业对手的挤压连续下降,这两方面,使得三联集团的资金运作受到很大的影响。
6、2.财务预测失利三联集团的在前期的投资以及后期买卖股权过程中的财务分析与预测失误,成为其在股权之争中失利的另一主要原因。(1)重组投资的预测失误三联集团在重组郑州百文股份集团时,对于借壳上市的风险过分低估,预期风险评估失利导致了其大量资金的白白投入。对于重组郑百文可能带来的损失三联集团的相关财务预测没有很好的发挥指导作用。在重组了该公司以后,由于郑百文的关系,三联集团与多家企业发生了经济纠纷,先后有三联商社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170万股、三联集团持有的流通股4818、三联商社法人股4970、以及4818万股普通股
7、被冻结,如此众多的经济纠纷成为了三联集团减持其股份的导火索。(2)买卖股权过程中的预测失误在股权之争的过程中,三联集团分别通过上海亚奥和济南市商业银行在股权出售过程中以高价竞购股票,在一定程度上是想通过竞购的过程提高股价以使其通过出售股票筹集更多的资金。然而实际上,三联集团的用意被国美看穿,国美化被动为主动,最终导致三联集团不仅在股权之争中失利,而且三联集团更不得不补缴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拍卖的差价,损失逾千万元。3.非相关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在三联商社上市初期,由于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三联集团的整体实力已经收到严重的
8、影响。然而,近几年以来,三联集团进军地产、电子商务、传媒业、软件等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企业在步入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于三联商社,因此埋下了今日股权之争,控股权旁落于人的隐忧。■三、三联集团股权之争失利的警示1.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要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筹资方式而不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不可以为了降低筹资风险而选择不适合自己公司的筹资渠道,如:强行上市。筹资方式的选择对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