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40225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0
《试论山东民歌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建设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山东民歌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建设与应用----音乐教育论文-->第一章引言(一)同类研究国内研究现状学术界关于民歌教学的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角度各不相同。有的从声乐技巧方面论及民歌教学的歌唱方法问题,如和庆国、刘丽娜的《谈民歌教学中的吐字与咬字训练》(《云岭歌声》2004年第9期),薛亚军《声乐课的民歌教学》(《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8期)等;有的从宏观角度探索民歌教学实践与规律,如王贺《浅谈民歌教学中审美教育》(《音乐时空》2008年8月),韩贤《民歌教学规律的探索与实践》(《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
2、第12期),苏青、易人《民歌教学中的“广、精、美、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0年第12期)等;还有些针对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民歌教学的意义与方法进行研究的,如金顺爱、陈旸《基础音乐教育语境下的民歌教学》(《文艺争鸣》2010年12月),张洁夫《浅谈民歌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音乐天地》2010年第7期),王梅容《中学民歌教学探索》(《教学评论》2000年第4期)等。而关于山东民歌的研究方面,则大多是对山东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为主,如李如春《现代音乐分析视角下的三首山东民歌结构解析》(《齐鲁艺苑》
3、2011年第2期),李云涛《山东民歌与东北民歌旋法之异同》(《齐鲁艺苑》2011年第3期),王莉《山东民歌中多宫交替现象探析》(《齐鲁艺苑》2013年第2期),张景元《山东民歌调式分析》(《黄钟》1987年第2期)等;也有对山东民歌的演唱进行专门研究的,如李海鸥《山东民歌传统演唱风格之探究》(《齐鲁文化研究》2008年12期),魏占河《山东民歌演唱漫议》(《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3期)等。(二)同类研究国内发展趋势总体来看前人研究成果,在民歌教学研究方面,前人大多是集中于宏观的民歌教学,对于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区域性民歌教学
4、则较少论述;而在山东民歌研究方面,学者们则大多集中于山东民歌本体的分析与研究,对于山东民歌的现状及如何应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则很少论及。不过,近几年学界越来越重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本土化问题,已经有人开始对学校音乐教育中特定区域或民族的民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如:满都拉的硕士论文《中小学音乐课堂中蒙古族民歌教学》,吴极巧《新疆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关于哈萨克民族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艺术百家》2010年第7期)。可见,将民歌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结合,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当前研究的趋势,本课题将弥补中小学音乐
5、教育中山东民歌教学研究方面的空缺。第二章山东民歌及其发展现状(一)山东民歌简介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先秦思想家孔子、孟子的故乡。孔子创始的儒家学说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卓尔不群的品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特殊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生产方式及习俗、方言等诸要素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山东民间艺术。其中,山东民歌则是一份重要的精神财富。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族音乐,在旋律上与内容上既有粗旷豪放、淳朴高亢的一面,又有悠长舒展、优美细腻的一面。山东民歌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鲜明的语音,独特的艺术特色,它体现了
6、山东省劳动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格。山东民歌成为我国发展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山东民歌的体裁分类较为复杂,苗晶等学者合著的《山东民间歌曲论述》中将山东民歌分为劳动号子、秧歌与花鼓、大型套曲、说唱性民歌、吆山歌与吆牛调、儿歌、小调等七类。《民间歌曲集成·山东卷》则将山东民歌分为号子、小调、套曲、风俗歌、秧歌、花鼓、儿歌、生活音调八类。以上结果主要是依据民歌的功用对山东民歌进行分类,但从音乐构成特点上来看,吆山歌与吆牛调具有鲜明的山歌体裁特征,音调高亢,节奏自由直畅,且主要流行于胶东及鲁中南山区。而套曲、风俗歌、秧歌、花鼓、儿歌
7、等各类民歌均具有小调的体裁特征,曲调细腻曲折,节奏规整,结构稳定且易于传唱。山东《民歌集成》中收录了各类劳动号子329首,各地小调歌曲448首,套曲26首,风俗歌33首,秧歌154首,花鼓48首,儿歌34首,生活音调36首。可见山东民歌中以小调和号子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1.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配合劳动动作、伴随劳动节奏而歌唱的民间歌曲。山东的民间劳动号子极其丰富,有运河船号、夯号,海洋号子(包括渔民号与海员号两种);以及其他劳动号子如:装卸号、建筑号、磨车号、车工号及其他号子等六百余首。(二)山东
8、民歌的发展现状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山东民歌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直接在本地域内自然传播。而近现代以来,传统的农业社会结构已经趋于解体,尤其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的转型对传统民歌的传播与发展造成了极大干扰。口耳相传的民歌自然传播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山东省内几乎已经消亡,但通过政府干预、学者呼吁、音乐人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