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ID:22613365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_第1页
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_第2页
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_第3页
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_第4页
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重庆市铁路中学王娟  【摘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文通过创设生活化,历史化,实验化,错误化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思维问题情境中学到研究数学学问的方法,力求让学生的学习经历是一个主动愉悦的数学生命历程。  【关键词】思维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

2、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对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解分段函数这一考点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是:4km以内10元,超过4km且不超过10km的部分1.5元/km,超过10km的部分2.0元/km。  ①如果某人行驶了7公里,他需要付多少车费?  ②如果不计等待时间的费用,建立车费

3、与行车里程的函数关系式;  ③如果某人花费了35元,请问他乘车行驶了多少公里?  打车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情境,因此依据生活经历,问题①应该难度不大,但是问题②,由于行车里程不同,付费的表达式是不同的,通过分析,可以得到车费与行车里程函数关系式:f(x)=10,0<x≤410+(x-4)·1.5,4<x≤1010+(10-4)×1.5+(x-10)·2x>10  这个生活情境很明显的应用到了分段函数,让学生体会到了函数学习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瞄准数学内

4、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让学生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生活化。  二、创设历史化的问题情境,体验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在讲解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指数函数及其应用”时,我给学生讲解了“富兰克林的遗嘱”的故事:富兰克林利用放风筝而感受到电击,从而发明了避雷针。这位美国着名的科学家死后留下了一份有趣的遗嘱:“……一千英镑赠给波士顿的居民,如果他们接受了这一千英镑,那么这笔钱应该托付给一些挑选出来的公民,他们

5、得把这些钱按每年5%的利率借给一些年轻的手工业者去生息。这些钱过了100年增加到131000英镑。我希望那时候用100000英镑来建立一所公共建筑物,剩下的31000英镑拿去继续生息100年。在第二个100年末了,这笔钱增加到4061000英镑,其中1061000英镑还是由波士顿的居民来支配,而其余的3000000英镑让马萨诸塞州的公众来管理。过此之后,我可不敢主张了!”  你可曾想过区区的1000英镑遗产,竟立下几百万英镑财产分配的遗嘱,是“信口开河”,还是“言而有据”呢?事实上,只要借助于复利公式,同学们完全可以通过计算而作

6、出自己的判断。  yn=m(1+a)n就是复利公式,其中m为本金,a为年利率,yn为n年后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在第一个100年末富兰克林的财产应增加到:y100=1000(1+0.05)100≈131501(英镑),比遗嘱中写的还多出约501英镑。在第二个100年末,遗产就更多了:y1100=31501(1+0.05)100≈4142421(英镑)可见富兰克林的遗嘱是有科学根据的。通过遗嘱故事介绍使学生感受到:在指数效应下,微薄的财产,低廉的利率,可以变得令人瞠目结舌,从而让学生体验指数函数的爆炸增长,对指数增长速度留下非常深刻的

7、印象。数学的历史典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更进一步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  三、创设实验化的问题情境,增强动手能力  数学实验是指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创设实验化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感受“动手”的乐趣。在讲解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椭圆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数学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线,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细绳,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

8、板的两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细绳,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后发现,轨迹是一个椭圆。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一个定值(绳长),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出绳长要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通过实验的“动手”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