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中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思考.doc

浅谈对高中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思考.doc

ID:22564038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浅谈对高中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思考.doc_第1页
浅谈对高中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思考.doc_第2页
浅谈对高中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思考.doc_第3页
浅谈对高中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思考.doc_第4页
浅谈对高中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高中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对高中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思考【摘要】模型建构的过程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建构物理模型更是高中数学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从两则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案例出发,分析高屮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特点,并对建构方式提出了四点思考,指出模型建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关键词】核心素养;模型建构;物理模型;数学情境王尚志教授在“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屮国学生在数学学习屮应培养好六大核心素养.而模型建构的过程是实践这六大核心素养的一个良好载体.在高中新人教版数学教材中,不乏具备物理背景的内容.下

2、面笔者结合自身参加青年教师公幵课比赛时的两则教学案例,以“物理模型”建构为例,谈谈对高屮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思考.1案例两则案例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设计通过之前的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形成初步猜想:如果el、e2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存在实数入1、入2,使得a=Xlel+X2e2.这时,笔者抛出第一个问题:将一个向量分解成两个向量,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迅速想到了物理中的斜面模型:斜面上静止的木块所受到的重力G可以分解成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F1和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压力F2.用物理背景印

3、?C了学生的猜想之后,笔者抛出第二个问题:当G用图中选定的分力Fl、F2表示时,这种表示是否是唯一的?学生根据己有的物理知识,很快得出结论:唯一.继续追问:空间的任意一个向量a用给定的一组基底表示:a=Alel+入2e2,系数入1、入2是否唯一?由物理现象引出数学结论.紧接着,笔者抛出第三个问题:G是否只能用图中的这组分力Fl、F2表示?学生讨论之后表示否定:如果e角度数变一下,Fl、F2也会改变.继续追问:平中不共线的基底el、e2是否唯一?结论也呼之欲出了.有了这三个问题作为思考的基础,从物理背景出发,得出平面向量基本

4、定理:如果el、e2是同一平面A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入1、入2,使得:a=Xlcl+X2c2.其中,不共线的向量el、e2叫做表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在斜面模型的帮助下,得出定理屮最难理解的“系数唯一性”和“基底不唯一性”就变得水到渠成.案例2《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教学设计鉴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串联与并联电路图,笔者用物理中的“电路模型”来进行加法计数原理和乘法计数原理的教学.师:请大家帮老师来分析一下这个电路:生:这个并联电路共有n组开关,每组又分别有i(i=ml,m2,

5、m3…)个开关并联.师:闭合其中任意一个开关,灯泡会不会亮?生:会壳.师:如果约定,灯泡亮为事件A完成,那么闭合其中任意一个开关就是完成事件A的一种办法,请问:完成事件A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办法呢?生:N=ml+m2+m3+…+mn.随即得出加法计数原理的定义:完成一件事A,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屮有ml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屮有m2种不同的方法,以此类推,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事件A共有:N=ml+m2+m3+,"+mn种不同的方法.师:再看下谢这个电路:说说电路的特点.生:有n组开关串联,每一组

6、又分别有i(i=ml,m2,m3…)个开关并联.必须每组都有一个幵关闭合,灯泡才会亮.师:一共有多少种开关闭合的方式能让灯泡亮起来?生:N=ml?m2?m3?…?mn.师:我们还是约定灯泡亮为事件A,那么完成事件A有n个步骤,每个步骤又冇i(i=ml,m2,m3…)种不同的办法,那么完成事件A总共冇N=ml?m2?m3?…?mn种不同的办法.这叫做乘法计数原理.教材中是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出加法计数原理及乘法计数原理的.虽然容易理解,但是从实例中具体的数字到概念中抽象的m,n,学生还是缺乏直观认识.借助物理中的“电路模型”

7、来进行两个计数原理的教学,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来构建新的概念,比课本上所用方法更易接受.2模型建构教学特点的思考2.1充分重视尊重学生内部心理和知识结构的变化,使其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愉快的过程.例如:在案例1中,学生的基木情况是可以熟练地对物理中矢量进行合成与分解,且已经明确向量的物理背景.故学生在处理向量问题时是有主动地去寻求构建物理模型的倾向的.顺应倾向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将抽象的定理变为熟悉的物理模型,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情境,提升学习的信心,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愉快.再如:案例2屮,加法和乘法计数原理的定义

8、,通过构建熟悉的“电路模型”,将抽象的定义摆在一个熟悉的场景中,更贴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降低了思考的难度.从两则案例的教学现场来看,学生的参与程度高,情绪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度高.2.2模型构建的过程有助于原有知识信息的提取,同时有利于新的知识信息的形成.例如:在案例1屮,通过对斜面模型屮,力的分解这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