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文教学的点、线、面、体——以《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为例[论文]

说理文教学的点、线、面、体——以《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为例[论文]

ID:22538117

大小:1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说理文教学的点、线、面、体——以《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为例[论文]_第1页
说理文教学的点、线、面、体——以《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为例[论文]_第2页
说理文教学的点、线、面、体——以《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为例[论文]_第3页
说理文教学的点、线、面、体——以《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为例[论文]_第4页
说理文教学的点、线、面、体——以《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为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理文教学的点、线、面、体——以《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为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说理文教学的点、线、面、体——以《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为例说理文教学的点、线、面、体——以《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为例陈钰枢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四年级开始,选编了《说勤奋》(四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五年级上册)、《谈礼貌》(五年级下册)、《学与问》(六年级上册)、《学会合作》(六年级下册)五篇说理文。因为这类文本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数量极少,往往被不少老师所忽视,仅仅就一篇教一篇已成为一种教学常态。由此看来,我们在教学说理文时,不能只是孤立地研读某一篇文本,而要有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整体研读观,把所教课文置于整个单元、整册教材、

2、整个教学体系之中,从全局着眼研读教材,加强文本之间的联系。本文试以《滴水穿石的启示》(以下简称《滴》)的教学为主例来谈谈说理文的研读思考和教学探索。一、从“点”出发,由此及彼《滴》这篇文本,单从题目就能一望而知,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教学中,我们固然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明白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不仅如此,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文本是如何引出这个观点的。显然,本文开篇通过具体描绘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现象而形成的自然奇观引发话题。这部分文字很少,但词汇丰富且逻辑严密

3、。如何带领学生体会这段文字的准确性?我们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教学:一、太极洞内的奇观是什么?谁造就了这一奇观?二、微不足道的水滴为何能将坚硬无比的石头滴穿成一个洞?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三、在刚才说的基础上,尽量多地用上文中的四字词语,介绍太极洞奇观的成因。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词语,更能让学生在表达中得以强化运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获取文本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懂得选用合适的词语来组织语言说明道理。在这一部分教学后,我们可以联系曾经学习过的《说勤奋》一文,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引出观点上的异同。通过比较,学生不难发现,这两篇文章

4、都是用问句的方式引出观点。不同的是,《说勤奋》用设问的方式引出观点,而《滴》则是在介绍自然现象的基础上用反问句引出观点。在相继学完六年级《学与问》《学会合作》两篇文本后,同样可以分别与前面的文本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思考:《谈礼貌》开篇引入“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用意是什么?《学与问》是从人们对“学与问”的认知常识出发,说明“学”与“问”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缺一不可,但作者话锋一转——“‘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是为什么呢?《学会合作》开门见山“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进而强调文章的观点——合作的重要

5、性,这样的写法又有什么好处?如此,学生在对比阅读、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说理文引入观点的方法,而且丰富了对说理文文体特征的感悟。二、连“线”对比,瞻前顾后事实胜于雄辩,生动典型的事例是说理文论证观点的主要方式。因此,感悟说理文的表达特质就必须从列举的事例这条主线人手。教学《滴》这一课,只是让学生明白“举了几个例子”“每个例子写了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着力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例子之间的内在关联,关注这些例子与文章观点的关系,明析这篇文本与本单元其他文本中写人记事的不同之处。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三位名人的事例可以分这样几个步骤进行:1.品读写什么。自读三

6、个事例,提炼关键词,概括一句话。2.悟读为何写。让学生在读中发现三个人就是“古今中外所有事业有成的人”的代表。3.研读怎么写。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事例都是按“认准目标——不懈努力——取得成就”的叙述方式,与文首的自然现象“总滴一处——日雕月琢——形成奇观”以及文末作者总结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实现理想”一一对应,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本逻辑的严密。4.比读如何写。本单元前面几篇文本也是介绍古今中外的名人——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引导学生与之进行比较:“本文举的三个例子跟前面学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细读比较,

7、发现记叙文与说理文中的写人叙事之差异,并由此明白“习作时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对事件进行适当取舍,从而让事例能更好地为写作服务”。对于用正面举例来证明观点,学生因为在四年级时学过《说勤奋》,所以领悟会相对容易些。教学时,让学生将这两篇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学生会马上发现《滴》文除了举正面的例子,还通过将“雨水”和“水滴”作比较,从反面进一步来证明文中的观点。因此,我们在后续《谈礼貌》《学与问》与《学会合作》三篇文本学习后,可以引导学生再分别与前面的文本进行比较:《谈礼貌》中所举的三个例子从古至今,从凡人到伟人;《学与问》和《学会合作》中列举的事例不仅具有典型性,

8、例子之间还有依次递进的关系。由此,学生会对说理文中举例的论证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