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试题到底错在哪儿?.doc

这道试题到底错在哪儿?.doc

ID:22520294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这道试题到底错在哪儿?.doc_第1页
这道试题到底错在哪儿?.doc_第2页
这道试题到底错在哪儿?.doc_第3页
这道试题到底错在哪儿?.doc_第4页
这道试题到底错在哪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这道试题到底错在哪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这道试题到底错在哪儿?在解题过程中,从局部看,每一步都是严谨、规范的,但从整体审视,其结论存在瑕疵,甚至错误,而且极其隐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遇到这样一个棘手问题,现整理成文,与同行一起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案例呈现评注案例1源自某地高三质检题.案例1以平面向量为载体,考查圆、椭圆及最值、范围等相关知识,同时凸显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思想,是一道集知识、能力、方法与思想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鉴于此,我校高三备课组决定将案例1作为周末作业题.2解答过程3遭遇质疑周一讲评时,学生陈汜玄提出质疑,认为上述

2、解答过程与结论都存在错误,这让笔者大吃一惊!仔细审视上述整个解答过程与结论,似乎每一步都是严谨、规范的.刚好下课,笔者带着满腹疑惑回到办公室,并将这一“突发事件”立即报告同行,请求大家一起研宄.4错在哪儿4.1熟知结论让我们先看以下熟悉的试题(以下简称案例2):注意到案例2与案例3中的A,B,表面上看,点A,B是椭圆长轴两个端点,其本质则是点A,B关于原点(椭圆中心)对称,因此我们进一步推广得到(以下简称案例4):评注上述案例2、案例3及案例4的证明较为简单,请读者自行推理.案例2、案例3及案例4充分说明这样一个

3、事实:一旦椭圆确定,则椭圆上任一点与椭圆上关于其屮心对称的两点连线的斜率(假设斜率存在)之积为定值.4.2重温教材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棘手的疑难问题,最先自救的是重温教科书.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须系铃人.”教科书是离我们最近、与我们最熟悉、跟我们最密切的规范性文本.相信大家一定记得人教版教科书(文[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二节“椭圆”中例3(第41页),原题如下(以下简称案例5):评注文[1]主编特意将案例5与案例6屮的坐标设置相同,意在Ph显案例5与案例6是从特殊到一般、从椭圆到双曲线、焦点从x

4、轴到y轴,这既是作为本章总复习的综合考查,又是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系列数学思想的绝佳时机.同时主编暗藏玄机:案例5求轨迹方程,而案例6则是求轨迹,也就是说,案例6不仅要求出方程(代数),更要指出其轨迹(图形).4.3疑点浮现对照上述案例1与案例2、案例3及案例4,可以猜测命题专家当初就是依据上述案例2、案例3及案例4而命制上述案例1.应该说案例1回归教材,以教材为本,确实是一道难得的好题.审视案例5与案例6,不难发现上述解答就是仿照案例5、案例6的两点坐标而构建坐标系.按理说,上述解答过程中的建立平面直角坐标

5、系也是中规中矩,况且平时都是这样建立坐标系.上述案例1的解答步骤似乎规范、严谨,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是上述解答错误?还是案例1本身有问题呢?4.3.1定值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上述案例2、案例3及案例4说明:只要椭圆确定,则椭圆上任一点与椭圆上关于中心对称的两点连线的斜率(假设斜率存在)之积为定值.那反过来,若斜率之积为定值,椭圆能唯一确定吗?这XT是问题关键所在,这正是学生质疑的地方.4.3.2学生质疑的依据是什么?为何案例5所得到的椭圆是唯一确定,而案例1中的椭圆不是唯一呢?请读者仔细对照上述案例1与案例5中细

6、微差异.对于案例5,主编己经确定点A,B的坐标,而案例1屮命题专家并没有确定点A,B的坐标,只是给出线段AB的长度而己.由于我们习惯性地“以线段AB所在直线为x轴,以线段AB中垂线为y轴”,并由此而得到点A,B的坐标,即“A(-2,0),B(2,0).”这样我们人为地将线段AB默认为椭圆的长轴(如图5所示).殊不知,上述案例4有力地表明:线段AB不一定必须作为椭圆的长轴,其实只要将线段AB作为椭圆的任意一条中心弦(如图6所示)都可以满足斜率之积为定值.将线段AB默认为椭圆长轴(如图5所示)是最小的椭圆,将线段AB

7、默认为椭圆短轴(如图7所示)是最大的椭圆.当然,不论椭圆多人、多小,只要其斜率之积为确定定值,那么离心率e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是“相似椭圆”的由来,这正是学生产生质疑的原因所在,这也正是专家当初命制案例1时所没有考虑到的肓区!图5图6图7说到底,案例2与案例3的逆命题并不成立,换言之,kPA?kPB为定值,此时AB并非就是椭圆的长轴,可能为过椭圆中心任一条弦,更何况,由上述案例6可知其轨迹还不一定就是椭圆,可能为圆或双曲线.4.3.3“相似椭圆”如何变化?由上述分析不难得到,尽管斜率之积为定值,但并不能保证椭圆能够

8、唯一确定,而是得到系列“相似椭圆”.那满足条件的“相似椭圆”不断变化时,其

9、PQ

10、又是如何变化呢?其二、上述图8、图9到图10有力地说明前面解答屮“以线段AB所在直线为x轴,以线段AB中垂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2,0),B(2,0),”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样构建直角坐标系,就等于默认了线段AB只能作为椭圆的长轴,从而只能得到其屮最特殊的一种情况,即最小的椭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