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10961
大小:54.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9
《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C)忠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效果。方法对14例经病理证实为胰腺A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理表现中,8例患者病灶在胰尾部,其中3例未见包膜;3例病灶累及脾脏被膜;2例累及左侧胰腺被膜。5例忠者病灶在胰头部,其中1例胰管、胆管均未扩张,病灶累及门静脉;4例病灶侵入下腔的静脉壁。1例患者病灶在胰头、胰尾部均可见。CT下病灶密度不均匀且低于周边胰腺。增强CT动脉期、门脉期动脉均强化不均匀,且密度低于周边胰腺。MRI表现
2、中常规T1WI为均匀的低信号。常规T2WI呈不均匀的稍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为稍高信号,且呈信号不均匀,病灶内未见脂肪成分。结论胰腺ACC在CT、MRI中的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通过总结分析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水平。【关键词】胰腺;腺泡细胞癌;磁共振成像;CT;诊断DOI:10.14163/j.cnki.ll-5547八.2016.30.049胰腺ACC是较为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该病发病率很低,临床诊断经验相对缺乏[1]。因而本次分析研究主要是提高对胰腺ACC的CT和MRI认识。现将忠者的资料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3、般资料入选病例为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4例胰腺ACC患者。14例患者中男12例,女2例。年龄48〜62岁,平均年龄(53.1±6.8)岁。病程2个月〜1年。入院时6例患者主诉上腹部不适,其皮肤、巩膜均表现为黄染。3例患者主诉上腹部疼痛、食欲不佳。3例患者主诉上腹部疼痛,且伴有腹泻。2例患者主诉存在严重恶心、呕吐,且伴有腹泻。肿瘤标志物检查有2例患者出现CA199明显升高。1.2检查方法CT检查:14例均进行CT检查。扫描前患者饮水1000ml左右。参数设置:电压、电流分别为120kV、280mASo扫描螺距1.
4、0,层厚5mm,转数0.35r/s。对准患者上腹部区域进行常规平扫。经静脉注射对比剂100ml,速率3.0ml/s。注射30s后扫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注射65s再进行扫描一次。MRI检查:9例进行MRI检查。参数:T1WI(TR/TE,205ms/2.3ms),T2WI(TR/TE,6000ms/89ms)。脂肪抑制T2WI(TR/TE,6000ms/81ms)。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CT、MRI、手术病理表现。2结果2.1手术病理表现8例患者病灶在胰尾部,其中3例未见包膜;3例病灶累及脾脏被膜;2例累及左侧胰腺被膜。5例患
5、者病灶在胰头部,其中1例胰管、胆管均未扩张,病灶累及门静脉;4例病灶侵入下腔的静脉壁。1例忠者病灶在胰头、胰尾部均可见。切除的病灶表现:病灶多实性,切面呈灰红、灰黄或白色,质硬,边缘光整。光镜表现:病灶细胞呈柱状、巢团状。细胞排列呈腺泡状、条索状。胞浆丰富,嗜酸性颗粒含量较多。细胞和呈卵圆或圆形,染色体较粗大。细胞核呈分裂象,间质少。2.2影像学表现2.2.1—般表现14例患者中病灶在胰尾部8例,胰头处5例,均为单发;病灶在胰头以及胰尾1例,为多发。形态表现:9例病灶呈卵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2例呈分叶形。病灶大小:直径18〜
6、85mm,平均直径(49.6±11.8)mm。病灶内呈钙化为4例(28.6%)。病灶有包膜5例,其厚度约为2.0mm。12例患者病灶为实性,CT可见病灶边界模糊,且呈低密度。病灶大小与低密度面积呈正相关。2例患者病灶为囊性,病灶中间可见出血现象。2.2.2胰胆管情况以及病灶与周边组织关系表现患者中1例胰管、胆管均未扩张(胰管0.3cm),宽度不均匀,呈大小不一串珠状,最宽段约1.5cm;3例患者胰胆管扩张(胆管>1.0cm),胰管扩张的最宽段约1.4cm,胆管扩张的最宽段约2.1cm,胰腺体明显萎缩;3例胰管稍微扩张,最宽段大
7、约0.8cm,病灶累及十二指肠;1例为多发病灶,胰管最宽段约1.2cm,病灶累及胃厚壁、肝、腹膜后淋巴。2.2.3信号、密度表现CT表现:①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表现,且显示不均匀,平均值为43Hu(36〜48Hu),低于周边胰腺的46Hu。②增强CT:动脉期强化不均匀,平均为72Hu(64〜87Hu),低于周边胰腺的124Hu。门脉期强化也不均匀,平均81Hu(73〜92Hu),低于周边胰腺的108Hu。MRI表现:常规T1WI为低信号,且信号呈均匀。常规T2WI呈稍高信号,且信号不均匀。脂肪抑制T2WI为稍高信号,且呈信号
8、不均匀,病灶内未见脂肪成分。3讨论正常生理状况下,胰腺由导管、胰岛细胞和胰泡细胞构成。胰腺ACC的病因病机至今未有明确的阐释,多见于50〜70年龄段的人群,且男性比女性多。胰腺ACC并未表现出特异性,其可发生于胰腺体的任何部位。其中胰头钩突的发病相对较少,而胰颈、胰头较多。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