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03758
大小:63.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9
《关于科学发展观之哲学基础的几点理解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科学发展观之哲学基础的几点理解从哲学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涉及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发展的问题;怎样发展__发展道路问题;为什么发展一一发展的价值目标问题;在什么条件下发展__发展的前提问题。这四个基本问题看似十分简单,实际上每个问题中都包含着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如果不能上升到理论思维的哲学高度,那么这些问题很难真正解决。相反,如果我们上升到哲学高度,深入开掘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哲学基础,那么这些所谓“老大难”问题,必将迎刃而解。深入发掘作为一般发展观的唯物辩证法,有助于回答什么是发展的问题:发展是经济增长、规模扩张,还是结构转变、质的飞跃
2、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见解,就是认为“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快=发展得好”,“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增长速度是硬道理”。在某些地方,甚至由此形成了一股风、一种增长速度崇拜症、GDP拜物教。地区的排名,单位的排序,干部的政绩好坏,职务的上上下下,似乎都要与经济增长速度挂钩,甚至以经济增长速度为最高尺度,乃至唯一尺度。这种看法根深蒂固,似乎理直气壮,任你怎么强调结构转变、升级换代,也无济于事。然而,放到理论思维的显微镜下,却立刻水落石出。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发展观,发展变化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数量增长的渐变阶段、量变状态;另一种则是在
3、量变积累基础上,发生质的飞跃,渐变过程中的中断。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发展,主要指的是质的飞跃,而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数量增长;而对现代化起飞期、关键期的中国来说,这种区分尤为重要。在现代化起飞期,保持5°%以上速度,大体上是“八九不离十”的发展速度,这只是必要前提;而更重要的,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发展则是制度创新、结构更新。在人类认识史、哲学史、思想史上,存在着两种常见的发展观: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认为发展仅仅是数量增长,原有质态简单重复;一种是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是量变基础上质的飞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本超越“发展=经济增长”的
4、片面见解,真正把重心转向实现两大转变__体制转变与结构转变,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犹如一盘活棋的“两个眼”。深入发掘社会发展观,有助于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是走单纯经济发展的“单打一”道路,还是走“经济一一政治一一文化一一社会一一人”的全面协调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历史阶段,抓住历史机遇,突出强调经济发展,是完全必要的;当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重心”还是完全必要的;但问题是,在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之后,有些人向着这个方向多迈出一步,形成一种“新经济主义”病症,他们认为,只有经济建设才是重要的实在的,见实效、得实惠的硬任务;什么政治改
5、革、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等,一概都是虚的、空的、软的,不重要的,滤布甚至是可要可不要的。这种“一手软、手硬”的问题曾经相当长期地普遍存在着。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哲学基础是社会发展观,或叫社会发展理论、历史过程论、社会有机体理论,它要求把握发展在以下五个层面上的层次性、相关性、综合性、系统性、总体性:第一层次,是经济的发展。这是整个社会有机体发的内在骨骼系统、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整个社会有机体再生产过程的物质技术基础;第二层次,是政治的发展。这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组织整合系统、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也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制度保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
6、济发展与政治发展是必然相互影响,发生连锁反应的,孤军深入的“单打一”式经济发展是不能持久的;第三层次,是文化的发展。这是社会有机体的精神世界、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世界。通过创造语言符号体系构造的主观世界,虽从属于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生产,但它在社会有机体再生产与发展过程中,常起到类似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因而不与社会有机体同步发展是绝对不行的;第四层次,是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存在方式不是单独的个体总和,而是结成社会关系网络,每个人如同一个网上纽结,人的本质就在社会关系网中生成、确立与发展,因而伴随“经济__政治__文化”的发展,必然需要社会的发展、新型社
7、会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第五层次,是人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来说,人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既是前提,又是归宿。走向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既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前提,又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我们应当从根本上克服“一手软、一手硬”的毛病,超越“只抓经济,不管其他”的单打一发展模式,真正在上述五个层面的总和之中把握发展,实现整个社会有机体的全面协调发展。深入发掘新型矛盾观与新型价值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回答发展的目标问题:是继续重点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更加强调“效益公平的有机结合,不可割裂,,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僵化模式下,我们一度把形式上
8、的社会公平放在第一位,不讲效率,吃平均主义的大锅饭,结果是既没效率,也没公平。为了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邓小平同志首倡“让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