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02889
大小:6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驻区市属有关单位: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修订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强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并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和千方百计加大投入,筹集到位资金1700余万元,解除了591户、2262人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其中搬迁避让527户、2051人。但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诱因复杂、危害较大,目前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尚有109处,威胁着1517户、7801名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保障
2、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尤其加快实施高危(欠稳定中较突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搬迁避让工作,根本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现就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落实层级管理和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切实落实各个层面的管理责任。(一)健全领导机构。调整充实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整合充实区国土资源局地环科、地环站、矿管办力量,增强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全区地质灾害尤其自然引发的地质灾害的监测、排查和治理,加强对各镇、街地质灾害防治工
3、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日常性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需要。(二)坚持属地管理。全区现有10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镇(街)、村(社区)基层组织,负有该处隐患点的监测、防控、应急处置责任。对镇街责任领导、村社负责人、具体监测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年度工作考核,严格奖惩兑现。各镇、街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分队,备齐抢险救灾物资,落实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定避灾地点、排险责任领导、驻地监测责任人、治安保卫责任人、滤布医疗救护责任人等,做好相关工作。着力普及防范知识,大力开展群众应急避险演练,做好“防灾工
4、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宣传工作,发动群众搞好群防群控和自防自救。(三)落实监测人员。以基层干部和当地群众为主,对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处各配备1_2名地质灾害专(兼)职监测人员;对现有19处高危地质灾害隐患点,固定2-3名常年监测人员,进行全天候监测。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统一配备必需的通讯、报警、监测等装备,提高监测水平和应急效率。适当提高监测人员的补助标准。二、进一步落实行业监管责任按照“谁致害、谁负责,谁破坏、谁修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一)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由区国土行政
5、主管部门负责监测、治理和监管;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主体负责监测、治理和监管。南桐矿业公司、区内乡镇煤矿、重钢白云石矿等单位要根据(渝办发〔XX〕192号)的规定,按照“谁影响谁监测、谁受益谁参与”的原则,督促所辖单位积极开展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区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确保及时发现、处置地质安全隐患(二)区国土、建设、市政、交通、水利、安监等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做到监管不留真空,防治不留死角,确保地质灾害险情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及时化解,尽最大可能避免发生地质灾害灾情。区国土资源
6、局负责全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区建委负责组织开展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排查、监测工作;区市政园林局负责组织对市政设施及周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交通局负责公路沿线边坡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证交通工具和行人的安全;区水务局负责水利设施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和因洪水引发地质灾害的预防;区旅游局负责各景区规划范围内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防和处置;区安监局负责矿山开采和采动影响诱发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监管;区气象局要加强对19处高危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地的天气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三、进一步加大工程治理力度我区现有地质灾害隐
7、患中的危岩占17%,要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和渠道,加快组织工程治理,缓解直至消除危岩威胁。(一)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退耕还林、“退田还地”力度,引导农户多种旱地作物;对存在水渗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大力开展防渗治理工程,减轻水渗漏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凡处在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塘库,要严加监测,放水减压,严防垮坝决堤灾害。(二)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治理威胁群众居住安全且投入较小的单体危岩,再逐步治理威胁其它安全的危岩体。四、进一步加大搬迁避让力度按照“因地制宜、安全为主,总体规划、先急后缓,临时避险、永久搬迁,应搬尽搬、应避尽避”的原则,
8、引导群众采取投亲靠友、就近后靠、异地落户等方式积极避险搬迁。尤其要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群居地、学校、企业、旅游景点等作为实施搬迁的重点区域,扎实做好工作,引导单位、群众撤离险区。凡是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必须提早做好现有19处高危地质灾害点附近全部群众的撤离工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