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耻感教育: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

关于耻感教育: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

ID:22495962

大小:7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9

关于耻感教育: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_第1页
关于耻感教育: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_第2页
关于耻感教育: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_第3页
关于耻感教育: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_第4页
关于耻感教育: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耻感教育: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耻感教育: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论文摘要]目前,在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某些领域或某些行业的道德失范现象业已存在,人们的行为失德也有所抬头、上升,而且逐渐蔓延到高校领域,直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大学生失德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耻感的缺失,耻感教育已迫在眉睫。而时代赋予了耻感新的内涵,耻感教育应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通过解析耻感的文化渊源和新的时代内涵.述了加强高校耻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及高校耻感教育何以可为。论文联盟编辑。[论文关键词]耻感;高校德育;基础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谐社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西方腐朽思想、腐朽文化、腐朽价值观念的影响、渗透,在我国社会某些领域或某些行业的道德失范现象业已存在,人们的行为失德也有所抬头、上升,而且逐渐蔓延到高校领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伦理价值取向和道德心理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他们的耻感淡化趋向正日益凸显出来。从失德的行为主体方面考察,耻感的缺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古人曾云:“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如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在准道德生活

3、中,耻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倘若人丧失了耻感,那么道德就不易对其发生作用了。可见,耻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因此,为防止大学生失德行为的普遍发生,高校德育应重视学生的耻感培育,促使他们正确耻感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同志根据新的形势,科学的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不仅给耻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同时给高校的耻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一、耻感的文化渊源与时代内涵1、耻感的文化渊源耻感文化是中国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伦理文化中沉淀着源远流长

4、的耻感文化传统。孔子首先提出“行己有耻”思想。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思想,把羞耻视为做人的一个根本,指出“人小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把“羞耻之心”视为“义之端”。儒家之“耻”有三层意思:一是德治之所以有效,就在于它能使民众知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说,若仅以刑罚治民,民虽能免于犯罪但却不知犯罪行为是羞耻的;若以德治教民,民便有羞耻之心,从而自觉地有所不为,自觉地避免犯罪。道德有其底线原则,这种原则的最终实现,是由耻感来完成的。二是孔子认为应以“不信”为耻。孔

5、子认为人应该言而有信,不能信口开河,言行不一、自食其言是非常可耻的事情,正所谓“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三是知耻体现了士大夫的担当精神。孔子把耻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就是说,不管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只知道自己做官领取傣禄的人,是可耻的;应该把个人的贫富荣辱和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起来,以国家的无道为耻,把国家的振兴看做自己的一份责任道家学派以“清虚”为本,主张无为而治,但他们对于耻感文化也给予充分的关注。老子《道德经》中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之说。而管子将耻感

6、提升到治国方略之中,将耻与礼、义、廉并列,看作是“国之四维”。宋明以后,为了整顿社会道德,一些有影响的思想家如朱熹、陆九渊、顾炎武等等,都大力提倡知耻,并将耻感置于更重要的地位。粪自珍鉴于鸦片战争前社会道德堕落和士大夫多缺乏羞耻之心的状况,更是明确提出使国家振兴的“教之耻为先”的思想。中国传统耻感文化,是中国古代哲人对于社会和人生的一种高度抽象,它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中国传统耻感文化渗透在中国现代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制约着人们的人格选择。中国文化中一脉相承的耻感文化传统,曾

7、极为广泛、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羞耻观念,对人们的道德行为产生了强大的控制力。2、耻感的时代内涵耻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一种表现,它是因自身的不良行为而产生的羞愧、耻辱的心理情感,是一种内心的自我责备。耻感是道德主体实施道德行为的情感基础,道德主体以此来引导自己的行为。主体只有在自己的言行有悖于自己内心所信奉的道德规范的前提下,才会产生耻感。可见,耻感是行为主体对自己的言行有悖于自己内心赞同的道德规范时产生的自愧感。耻感是一种使人产生痛苦的情感体验,正是这种痛苦的情感体验能抑制某种导致耻感的行为发生。随着时代

8、的变迁,传统的伦理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效力,而新的价值规范尚未建立或被社会成员所认同,从而导致出现了一个道德真空。几千年传统伦理孕育出的耻感文化在张扬个性的社会思潮面前日渐式微,其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控制力则不断弱化。当前,我们在全社会要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实质就是要突出对“耻”的认知,要注重对“耻感”的培养。一个文明的社会不仅需要光荣意识,也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