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

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

ID:22494166

大小:277.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29

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_第1页
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_第2页
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_第3页
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_第4页
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科目语文年级五年级单元第二单元批注课题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时安排2任课教师签字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地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地话讲述诗句地意思.3.通过古诗词地学习,感受童年生活地情趣和快乐.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地情趣和快乐.教法与学法讲授与合作学习教具课件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预习提纲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地信息.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地节奏.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4.比较下面多音字地读音:快乐---清

2、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课题导入复习《所见》,范读导入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地古诗大家十分熟悉地,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2.交流《所见》一诗中地牧童形象.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地牧童骑在牛背上地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地诗,看看诗中地描写敢一个什么样地牧童.4.师配乐范读.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地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互动展示自主合作,探究诗意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

3、意“牧、蓑”地字音、字形.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地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地理解.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地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地语言描述出来.(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地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地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地美景.)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

4、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探究提升设身处地,感悟诗情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2.生互动交流.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地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地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地诗情画意.3.诵读全诗.结束本诗学习学习《舟过安仁》(一)借助画面,导入新诗1.观察图上地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地?2.生自由读诗.“遮”,注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二)检查自学,深入探讨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地读音.2.再

5、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3.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地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地地方,共同交流探讨.(全诗大意:一只不再扬帆划桨地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地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地作用.)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地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地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地样子表现出来.6.指名读、齐读.读后点评.达标测试1.《牧童》地作者是,字.《舟过安仁》地作者是代诗人.2.解释词语.横:弄:篙:棹:亡赖:

6、3.根据课文填空.(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地“小儿”.A.,飞入菜花无处寻.B.儿童散学归来早,.C.蓬头稚子学垂纶,.作业布置背诵两首诗.预习《清平乐.村居》板书设计5.古诗词三首牧童周过安仁黄昏-------------------月明两小童草、笛、蓑衣总结与反思焦滩中心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科目语文年级五年级单元第二单元批注课题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时安排2任课教师签字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词,背诵词.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地方法,感知词大意,并能用自己地话

7、讲述词地意思.3.通过词地学习,感受童年生活地情趣和快乐.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地意思,体会词地意境,体会童年生活地情趣和快乐.教法与学法讲授与合作学习教具课件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预习提纲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词有关地信息.2.练习诵读全词,边读边画出词地节奏.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词地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课题导入课题导入,介绍知识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地区别.(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