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67677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9
《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管理建议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管理建议与对策 1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截至2015年12月,公司共有专业技术人才754人,占公司人才总量的%。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实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从学历结构看:公司专业人才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153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本科学历人员454人,占%;大专学历人员117人,占%;大专以下学历人员20人,占4%。 从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看:公司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分布较为合理。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副高职务人员162人,占%;中级职务人员258人,占%;初级职
2、务人员322人,占%。 从年龄结构看: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一支老、中、青有机结合,以中青年为主体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35岁及以下专业技术人员406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36岁-45岁217人,占%;46岁-55岁123人,占%;55岁及以上8人,占%。 从专业分布看:矿产资源类专业技术人才比重偏低,其他专业的专业分布较为合理。工程施工类专业技术人员158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21%;矿产资源类248人,占%;财会类121人,占16%;经济管理类118人,占%;政工类61人,占%;其他类48人,占%。 2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公司
3、从事采矿、选矿、冶金、勘查等矿产资源类专业技术人才共计248人,仅占公司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占公司人才总量的%,总量偏低。 矿业类人才引进困难且流失率偏高 据统计,公司成立至今,专业技术人员流失高达397人。流失趋向:一是向待遇较高的民营矿山流动;二是向待遇较高、福利较好的其他国有矿业企业流动;三是考取公务员。流失特点:一是高学历、高职称、可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流失多,约占75%;二是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多。三是一线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多。 高层次专家级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现公司拥有股份公司级专家2人,公司双高(高职称、高学历)专家32人,严重缺乏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聚集和培
4、养人才。 3加强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及建议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紧密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情况,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政治理论学习。要根据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党的基本政治理论、职业操守的学习。引导公司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创新务实、奉献拼搏、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 ①加大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金等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的人才要大胆使用,形成积极吸纳、合理重用人才的引进机制。 ②充分发挥国有大型企业在人才引进和智
5、力引进过程的良好形象,在重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同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③做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梯队培养,有计划地接收、培养部分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人才储备。 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着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公司要制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规划,以公司重点项目为载体,重点培养一批站在行业前沿,勇于创新的技术领军人才。 ②继续组织实施公司“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加强中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充分发挥老、中、青专业技术人才传帮带的作用,积极提供发展平台让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③充分依托公司
6、人才培养基地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构建继续教育网络体系。 4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工资水平 建立员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物价水平相联系的动态增长机制,专业技术岗位、行政管理岗位和高级技能岗位工资水平逐步与市场工资水平接轨,为吸引、留住人才提供必要的利益驱动。建立与完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薪酬制度,重业绩、重贡献,使分配向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倾斜。试行协议薪酬制,对从社会聘用的特殊人才,在管理模式、薪酬待遇、福利保障等方面采取高职责、高薪酬、低福利的模式。建立企业必要的福利制度,保证专业技术人才福利待遇水平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提高。 5在公司范
7、围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广阔发展平台 要完善公司相关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建立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人岗匹配原则,对有真才实干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应有的物质待遇;要把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工作同岗位技术创新、研究应用成果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专业技术人才的劳动价值,要盘活企业现有的人才资源,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无尽潜能;要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考核、监督机制。建立专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