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预设研究综述

国内预设研究综述

ID:22462600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国内预设研究综述_第1页
国内预设研究综述_第2页
国内预设研究综述_第3页
国内预设研究综述_第4页
国内预设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内预设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内预设研究综述  摘要:30年来,国内预设研究跨越了引入西方理论的准备阶段,逐渐步入独立探索的道路。预设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预设的种类、功能、触发语等,应用研究包括以汉语为对象的预设研究、预设与语言教学、预设与翻译等。本文对国内预设研究的发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明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预设;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预设研究的起源  (一)国外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研究起源  预设是说话人在某个话语中做出的关于背景的内在假设。德国哲学家弗雷格在《论涵义与指称》首先提

2、出预设问题。随后,英国哲学家罗素发表了《论指谓》,批判了弗雷格的分析法。1950年,英国哲学家斯特劳森撰写《论指称》,批评罗素的分析法。这些研究开启了预设研究的序幕,但并未将其引入语言学的研究轨道。  语言学家将预设研究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乔姆斯基、菲尔默和吉帕斯基夫妇展开了语义预设方面的研究,引导研究方向从抽象的定义层面发展到具象的触发语层面。基南和盖世达主要进行语用预设相关研究,力求从语用角度解释预设的性质。  (二)国内语言学家的研究起源  国内关于预设的研究起源于西方文献的翻

3、译成果。在初期研究阶段,胡壮麟、沈家煊等先后介绍了基南、莱文森等关于预设的概念和理论解释;何自然则《语用学概论》一书中详细介绍了预设理论。此外,其他学者也翻译引入了《语言学中的逻辑》、《语用学与自然逻辑》等著作。  二、国内预设理论研究概况  我国的预设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30余年来,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预设的种类、功能和触发语。在预设的种类方面,黄华新基于国外的研究成果,将预设分为理论预设和事实预设;郭聿楷将预设分为存在性预设、词汇性预设和结构性预设;范晓和张豫锋基于汉语研究,将预设分为存在

4、性预设、事实性预设、对立变化性预设和重复性预设。在预设的功能方面,朱永生和苗兴伟从语篇层面展开研究,揭示预设的运行机制和功能。在预设触发语方面,左思民、季安锋以汉语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不同的分类系统。  随着认知科学的蓬勃发展,国内学者也将认知科学与预设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相关研究主要依托关联理论展开。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和最佳关联,与语用预设的运行机制密切相关,可以用来研究交际中听话人的认知推算过程。  三、国内预设应用研究概况  国内预设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以汉语为对象的预设研究、预设与语

5、言教学、预设与翻译。在以汉语为对象的预设研究中,王维贤运用预设理论阐述汉语转折复句的特殊之处;袁毓林基于预设概念阐释了汉语中否定形式比喻的语用特征;杨亦鸣探讨了预设视角下的“也”字和“也”字句的语义;魏在江研究了“......秀”、“秀......”的预设构式及其认知阐释。在预设与语言教学研究中,国内学者不仅探讨了运用汉语预设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的问题,也展开了预设理论在阅读理解、听力理解、有效教学方面的运用问题。在预设与翻译研究中,戈玲玲探讨了预设在汉英互译中的应用问题,归纳了三种预设处理技巧;蔡

6、平从语用预设的角度为常见的翻译方法提供语言学解释。  四、国内预设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国内预设相关论文发表数量  基于上述梳理和图表,可以看出国内预设研究呈现如下趋势:1.研究队伍不断壮大:论文数目增长迅猛,研究者从哲学界扩展至语义学界和语法学界;2.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内容从预设的分类研究扩展至预设机制、理论、特征、应用的研究;3.研究方法不断改进:从引入国外理论扩展至本土的跨学科、多领域研究,引入了认知科学、关联理论等解释预设运行的深层机制;4.研究层次不断加深:从介绍和文献述评扩展至比较

7、、批判国外研究成果,从基于汉语、英语、俄语等语言的实证研究扩展至新兴理论的解释研究。  但是,当前预设研究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如1.研究广度有余、深度不足,概述类文章较多,实际问题的解释不足,例如在汉语触发语的研究方面,真正挖掘出的触发语及其种类较少,研究范围急需扩大;2.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预设的表达方面,如预设的种类、触发语、投射等,然而对于预设的接受与理解等?c认知结合的方面研究不够,对于预设的形成机制、语词触发、语境制约、投射与取消、心理机制等问题没有解释清楚;3.研究方法比较落后,没有引入

8、语料库等进行量化分析。  参考文献:  [1]ChomskyN.SyntacticStructures[M].TheHague/Paris:Mouton,1957.  [2]FregeG.OnSenseandReference(1892)[J].BlackTranslationsfromthe[3]PhilosophicalWritingsofGottlobFrege,1952:238?C241.  [4]GazdarG.ASolutiontotheProjectionProblem[J].Sy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