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先秦哲学概念

水与先秦哲学概念

ID:22460427

大小:35.0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9

水与先秦哲学概念_第1页
水与先秦哲学概念_第2页
水与先秦哲学概念_第3页
水与先秦哲学概念_第4页
水与先秦哲学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与先秦哲学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字在中国古文字很早就出现了,在先秦诸子的思想观念中并不把水看作纯粹客观的事物,而是对它往往做哲学寓意的解读,使之与诸多道德术语发生意义的关联。《荀子·宥坐》载: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日:“夫水,大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光光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絮,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孔子在“东流之水”中读出了“德”、“义”、“勇”、“法”、“正”、“察

2、”、“善化”和“志”等种种意味,真可谓“观水有术”。其实,不独孔子如此,先秦的哲人们都对水有着各自的哲学意义的体悟与洞识。    关于水对先秦哲学的影响,美国艾兰(SarahAllan)教授的《水之道与德之端》1一书,重点研究了中国早期哲学文献《论语》、《老子》、《孟子》和《庄子》中水的隐喻与中国早期哲学概念的关系。这里拟在艾兰教授研究的基础上,扩大先秦哲学文献的取材范围,增加与水有关的哲学条目,并力求给出初步的理论分析。    (1。SarahAllan:TheWayofWaterandSproutsofVirtue,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

3、,1997.亦见拙译《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水与本质    哲学意义的本原指世界的来源与存在根据。曾被黑格尔誉为开启西方哲学的先驱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就认为万物由水做成,水为万物的本原。    在中国早期历史,《管子·水地》通篇讨论水,其中提出水为万物本原的思想: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日“水具材也”。……故日: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    199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简》,公布了一批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一

4、号战国楚墓的竹简。其中一篇被称为《太一生水》,其开篇便讲:“大(太)一生水,水反梢(辅)大(太)一,是以成天。天反梢(辅)大(太)一,是以成陛(地)。……”在这两篇中国早期哲学文献中都明确提出以水为本的宇宙论纲要。水与道    关于“道”的字义来源,艾兰教授在《水之道与德之端》中指出,在哲学意义上作为自然规律的“道”,是基于“水道”而非陆路的本喻。“道”作为哲学基本范畴,有宇宙本原、规律、原理和准则诸义。诸子百家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思想流派,但他们都把“道”悬之弥高,对之孜孜以求,津津乐道,故可统称之为“求道派”。如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不行,乘桴浮于

5、海”。当然,诸子百家所诉求之习“道”的内在意蕴是不尽相同的。    就以“道”命名的道家学派而言,他们的“道”主要指宇宙本原。在道家看来,由于它是万物之本原,涵括万物,故其不可界定,不可命名。因为有名就有局限,有局限就不能为万物之宗。套用形式逻辑的术语似乎可以解读为,外延无限大之物,其内涵必然无限小。至于把万物本原称之为“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临时性的称谓,所谓“强为之名曰‘道'”就道家的主旨而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一章》)然而,尽管“智者无言”,老子还是留下了五千言;即使“道”不可道,但对“道”还是要有所言说、有所名状的。这于是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

6、道家的著名悖论。在道家对本原之“道”的各种描述中,水自然成了喻“道”的重要素材,正如朱谦之所说:“古代道家,往往以水喻道。”1《老子·三十二章》曰: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川谷”二字,在《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作“小浴(谷)”。这里讲,天下归宗之“道”犹如万流所归的江海。    (1.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第3置页。    《老子·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惟不争,故无尤。    “不争”二字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作“有静”,乙本作“有争”,河上公注:“众人卑湿垢浊,水独静流居之也。”这是说,水

7、卑下不争的品性是为“上善”,接近于“道”。    《庄子·大宗师》云:子贡日:“然则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日:“丘,天之戮民也。虽然,吾与汝共之。”子贡日:“敢问其方。”孔子日:“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日,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关于“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句,郭庆藩解为:“造,诣也。鱼之所诣者,适性莫过深水;人之所至者,得意莫过道术。虽复情智不一,而相与皆然。”'鱼游于江湖悠哉游哉忘了水的存在,如人逍遥自适于“道”而又浑然不知“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