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35038
大小:1.09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8-27
《先秦道家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先秦道家哲学第一节先秦道家概况第二节通行本《道德经》及老子哲学第三节管仲及《管子》《心术》等四篇第四节庄子和《庄子》哲学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节先秦道家概况第二节通行本《道德经》及老子哲学一、道本体(原)论二、道的“德”论三、道的认识论四、理想人格论一、道的本体论关于道生论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40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的特征:(1)本体特征:惚恍;常名和无名;寂寥;渊、湛。本体功能:损补的功能;不自生;自然;无为而无不为。(2)道德特征:玄德;上德;广德等等。(3)认识特征:信
2、、大音、谷神、可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二、道的“德‘论上德和下德上德和下德。38章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得舍原理一般解释“德”为“得”。其实“德”是得与舍共存的一个概念。上是得,下是舍。上是吝啬的回归和凝聚,下是慈悲的扩展。德是一个得舍平衡的原理,一种个体平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个体回归到道本身。三、道的认识论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玄同:“
3、塞其兑,闭其门,拙其鋭,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抱一:“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三、理想人格论人与道的关系形成善为道者和不善为道者。第三节管仲及《管子》《心术》等四篇一、归属问题:道家还是法家。二、道和精气论三、德理法论四、虚一静因的认识论二、道和精气论道:1、“虚无无形谓之道”。2、无内外。精气:“一气能变曰精”。(1)生成论的意义:“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为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2)道德论意义。成德:“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
4、音。敬守勿失,谓之成德。”(3)认识论意义。“德成而智出,万物果得。”三、德理法论道——德——宜(权)——理——义——礼——法四、虚一静因的认识论1、认识能力的来源。“知得以职道之精。”2、认识的能力。“执一之君子,执一而勿失,能君万物,明之与同光,天地之与同理。”3、认识的目的。通过认识消除人与道之间的有间:“道,不远而难极也,与人并处而难得也”;“虚之与人也无间,喂圣人得虚道”。虚一静因虚:“虚者,无藏也”。虚欲、知、求、虑、私。一:一就是一于心神。内德、心中之心、定心、静:心静、不先物动、去欲。因:“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因也者,无益无损也”。第四节庄子和
5、《庄子》哲学《庄子》书的基本哲学思想一、庄子其人二、逍遥游的人生理想:游于六合之外三、如何能够逍遥游?——逍遥游的哲学论说一、庄子其人1、生死年2、故里国属3、身世生平二、逍遥游的人生理想:游于六合之外《天运》:“逍遥之墟”。《知北游》:“无何有之宫”。《山木》:“大莫之国”。《大宗师》:“游方之外”。《徐无鬼》:“游六合之外”。三、如何能够逍遥游?——逍遥游的哲学论说A、道生万物。三个新说法;道的特征。B、道和万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庄周梦蝶。逍遥游的形上根据:自本自根的道论体系(一)(二)逍遥游的认识和方法论A、负的方法。B、形而上学立场:以道观之。C、减损人的
6、自我意识。D、增长内在智慧:缘督-坐忘-葆光-心斋-撄宁。E、成就:遁天刑-免天戮-行天行-享天年-守天守-得天入-得天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