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37701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用老子之道诠释中国哲学与“反向格义”研究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用老子之道诠释中国哲学与“反向格义”研究的一、中国哲学之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中,道家思想的影响力非常大,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道家,是道德家的简称。道家驱使人们以“达观”来解决人生问题。道家的理论主要思想典籍是《老子》与《庄子》。老子在总体上倾向治国方面;在人生观上,老子主张清虚自守,卑弱自持。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以无为而无不为。道家认为,人类社会中的难题之所以无法解决,皆是因为干预行为过多,故行为上无所作为就可以达到无为养息。道家崇尚自然相处之道,以天为道并顺天而行事,贝何消灾解祸。道家认为
2、人类对事物不应妄加任何人为的作用,也向往反璞归真的朴实社会,归回原先无虑、朴素、无知的境界,人类的纷争和烦恼即可真正解脱。道家思想认为宇宙观是由社会观和人生观扩展而来的,其中体现出自然、气、道的哲学观念。天道运行是道家哲学出现的依据,道家哲学认为,社会的存在是客体,而人是生存于其中的主体,所以不会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具有自然性与独立性,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在社会责任认同方面,道家哲学并没有否定儒家思想,相反,其更加注重人类存在的自主性。道家特别重视人性的解放与自由。一方面是人的生
3、活心境的解放,另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社会是天道的一个过程,并非目的,所以道家哲学并不是进取的和积极的。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虽是合理的,却不是绝对的,所以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万物之本源于道,人之安身立命也以道为根据,天地万物之本性皆源自道,治国安邦也离不开道。道家强调的是游心、自由,推崇自然,强调虚心,主张性、心、情三者相联系。“情”指的是人之主观情感,突出我之为我之情绪感受;“心”指的是人之内在精神,突出人之为人之主体性因素;“性”指人的本性,突出的是先天性因素。三者兼
4、并,故而为人。道家对人之命运持一种自然的、无可奈何的态度。以这样一种态度对待一切,来保守淡泊与自由、心灵之宁静。道家所追求的人生,是自在而自由的人生。二、反向格义以本土固有的经典解释外来教义就是格义方法的特点。一是对于听众和解释者而言,人们尚未熟悉的思想理论概念以熟知的概念和经典来解释,换言之,传统的格义就是以人们所熟知的、固有的文化经典概念对尚未普及的外来文化概念进行解释的一种方法;二是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格义关键,也就是以本土经典对应如七觉、五力、无根、十二因缘、四谛、十二入、五蕴等佛教事数,
5、重点解释重要术语和概念;三是,格义在佛教传播历史上作用短暂,且并非佛教惯例或教育方针,只起到启蒙门徒的作用;四是,进行格义的人对于中国本土经典有很好的了解。与基督教传入中国情况不同,在现代大学中,并非四方文化产品的简单引入,而是对中国本土的思想和经典以西方哲学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来研究,这种思想相反于传统格义,它是自近代以来哲学史或中国哲学研究的主流。反向格义并非西方学术文化传入中国情况的概述,其是对于为研究中国哲学方法而言的。三、应然与实然以西方哲学概念对老子之道进行定义或解释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6、不管政治人物是否敢于,或者马列主义是否对其产生影响。主体修养所形成的主观境界就是老子之道观念,客观世界中有个不能外在理解的东西为“道”,道创生万物。老子所提倡的道具有实体性与客观性,同时也是一种姿态。境界形态的形上学突出了道的价值意义和老子哲学实践性格。老子之道中,贯通类解说与综合类解说都是形而上之义,同时也具有价值意义。对于贯通类解说而言,即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世界里同时贯穿的一种解释;对于综合类解说来说,包含不同的义项。在老子的思想中,道的含义主要包含存有原理与应然原理。作为宇宙发生论中的第一因素
7、,道是无限实体与自然律则所体现出的存有原理,具有普遍性。这样就不能与应然原理构成人生实践的逻辑推导关系。这样做就将隶属同一概念的各种涵义间所具有的关联性否认了。将老子之道由形而上至形而下世界的诸多意义综合罗列即为综合解说类。从本体的视角来看,道体即为道,为一切活动的法式或唯一范型,是真实存在的无限的实体。从道用的角度来分析,或者从宇宙发生的角度来看,万物都包含有道,道是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的。从道相的视角或现象学视角来看,道之全体大用,在有界中即体显用,在无界中即用显体,无为而无不为,道的涵德与属性在
8、于此。从道征或特征学的视角来看,在圣人身上呈现出道之高明盛德。四、精神与物质反向格义方法似乎成为了研究中国哲学的主流方法。但是,面对该方法,中国哲学界未能认真地探索和反思过。中国哲学要想与西方哲学并驾齐驱、比肩而立,就需要对反向格义方法有可能引发的弊端予以重视和关注,对该弊端的发生不加以防止、纠正,该方法的积极作用则隐而不彰。对此,应对解释老子之道产生的困难,用唯物与唯心、物质与精神的概念对其进行解释。拋开政治的干扰,争论对老子之道如何解释本身就是反向格义,且从反向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