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24453
大小:18.5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街道年度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多年来我校工会工作在市教育工会和学校行政办公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认真贯彻实施和修改的街道年度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促进就业的方针,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充分利用社会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转移培训。创新培训机制,改进培训方式,培育培训品牌,扩大培训规模,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培训成效。确保街道有转移就业能力和培训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得到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已在城乡就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促进农村劳动
2、力培训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街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服务。 二、工作任务围绕学校工作全局坚持突出维权职能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加强师德建设支持教育教学改革保护和调动了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年来我校工会工作在市教育工会和学校行政办公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认真贯彻实施和修改的 逐步形成就业导向、政策扶持、部门推动、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扶持激励手段,通过实施定点培训机构、建设培训示范基地、强化就业服务等措施,使街道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明显提高,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升。为确保计划的落实,确定以下目标任务:农民培训就业工作总计
3、划为88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3730人,占总劳动力的%,实现劳务经济净收入7000万元,劳务经济收入增幅12%。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 今年,街道将结合县里培训要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着力抓好食用菌、中草药种植、荸荠种植、养殖业、电子商务等培训项目,计划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总人数为262人;同时新引进电子商务技术培训,培训一批新型农民,满足人才市场需求,更好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二)留守农民技能培训计划 街道本年度留守农民技能培训计划培训人数为570人。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人数280人,文化艺术普及培训人数50人,科学素质普及培训人数120人,文明素质教育培训人数120人,街道
4、将依托各行政村农民培训学校,邀请市县高级讲师,定期开展留守农民培训,让留守农民在各方面技能上都有所提升,以更好促进他们增收致富。 (三)转移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丰富农民就业手段方式,鼓励农民多门路就业,围绕村民最迫切的培训需求开展培训。街道本年度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计划人数48人,其中职业技能等级证培训31人,培训合格证培训17人。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计划围绕学校工作全局坚持突出维权职能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加强师德建设支持教育教学改革保护和调动了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年来我校工会工作在市教育工会和学校行政办公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
5、认真贯彻实施和修改的 为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工作,培养优质创新农民,街道将积极落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到村的策略,计划培训人数22人,其中食用菌专业技能培训22人。通过专业培训,培养一批杰出的新型职业农民。 (五)云和师傅示范超市建设计划 今年,街道将培训商贸师傅后备力量5人,培育认定商贸师傅2人,创建云和师傅示范超市2个,为全县百家云和师傅示范超市联网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三、工作内容 (一)落实农训责任,实行任务分解。 继续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把该项工作列入到今年街道的重点工作中,以确保各项培训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一是落实好农民培训工作责任制,做到农民培训工作专人负责,并由分
6、管领导牵头,街道劳动力转移就业办公室做好全年培训相关工作;二是制定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目标责任制,街道劳动力转移就业办公室与村干部、村农民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站站长签订责任状,安排好各行政村责任指标,实行任务层层分解,同时深化各村联系领导和驻村干部劳动力转移专项考核制度,使各行政村都能落实培训工作,以确保整个街道农民培训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二)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对点培训围绕学校工作全局坚持突出维权职能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加强师德建设支持教育教学改革保护和调动了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年来我校工会工作在市教育工会和学校行政办公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认真贯彻实施和修改的
7、 1.分类培训原则。面向农村基层干部、青壮年农民、农村妇女、被征地人员等不同培训对象,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突出重点,按照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与素质、不同求职愿望,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分类培训。 2.服务产业原则。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依托各村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开展培训,并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内容,以适应产业结构变化和市场就业对劳动力的需要,使培训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3.注重实效原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