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17661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9
《以《心》为重点考察夏目漱石笔下“父亲的死”与“母亲的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心》为重点考察夏目漱石笔下“父亲的死”与“母亲的生” []《心》是夏目漱石创作的高峰之作,其中浓墨重彩地叙述了先生和朋友K之间的冲突和五位“父亲”的死,与文中对女主人公的轻描淡写构成鲜明的对比。该文试图将《心》当中的这个现象和漱石其它重要作品结合起来讨论,探究隐含在创作中的的深层意识和忧虑。 [关键词]心;父亲的死;永恒母亲 漱石1914年的《心》以细腻深微的心理自白,色彩斑驳的人物关系,整齐精妙的行文结构,成为批评的焦点之一。笔者发现把作品中男性与女性对比来探讨创作潜在的父母情结还是一个未被深入的点。本文试图以《心》为基点展开论述,希望对漱石
2、研究有所推进。 一 《心》分为“先生和我”、“父母和我”、“先生和遗书”三部分,正如一位批评者指出的,《心》充斥着死亡的气息,由一系列死亡事件组成。K、明治天皇、乃木大将、先生、父亲以相同的、不同的原因成为他人或某群体的血缘之父,抑或精神之父。 关于父亲和先生。父亲在“我”眼里是陈腐的,“我”和父亲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父亲崇尚天皇和乃木大将为代表的武士道,在得知他们辞世的消息时,精神信仰的崩塌使以前的恶疾雪上加霜,最终走向不可逆转的死亡。“我”曾经“暗暗把父亲和先生作了一番比较”,这位喜欢下将棋的父亲,即便做个娱乐的同伴也不会使“我”满足
3、。而在游玩中开始交往的过去不相识的先生,影响“我”的头脑和心却超过了亲人之上。这是“我”和先生交往深入后的思考,而即使在“我”和先生相识之时似乎早已显露出这样的苗头。小说开头“那时我呆呆地琢磨着先生,总觉得不知在哪儿见过这张脸。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了”,“我”和先生的生命纹路有着可沟通的余地,那就是“我”精神之父的缺位与先生自幼失去父亲怙恃,年青时失去精神之父K的经历这种相似,造成蓦地一相逢。 关于K。K之于先生是作为精神上的父亲而存在的。这种关系同先生与“我”的关系有类比性。二人身世上的相近,彼此信赖,同时又由于K坚定地保持着自己的信仰
4、,一贯主张培养意志,成为坚强的人。这样的坚定使先生折服,“终于我告诉他,我也赞同他的主张,愿意同他一起寻求人生的道路……为了折服他的刚强,我宁肯跪在他面前”;另一个方面,遭到叔父的欺骗后,自我的纯洁弥足珍贵,这种纯洁和高尚是先生继续生活下去的依托和希望,它本应在先生与K的关系中印证,且这种精神就是先生再一次寻找“父亲”的渴望和实践。当善瞬间变成了恶时,先生只能用自己的生命承受弑父之罪。 关于明治天皇和乃木大将。日本民族历来崇尚皇统,吉田松阴在他的《坐狱目录》里写道: 皇统绵绵,传之千万世而不能易,此决非偶然。“皇道”之基本,就是在此。…… 中村雄二郎有
5、言:“……‘天皇制’并不指单纯的政治制度,而是指将日本人的心情以及信念的体系作为一种宗教精神进行构建,并且通过对这种体系而形成的文化体系”。明治天皇是维新精神的代表,无论是父亲为代表的愚忠的百姓,还是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无不觉得“明治精神始于天皇,终于天皇。受了明治精神影响最深的我们,就是以后活下去,也毕竟是不合时宜的”。他们的死是为皇统的殉葬。乃木大将是武士道的代表,他的死必定如父之死一样在这个已经树立起政治道德的民族心灵深处带来信仰的摇撼。 在日本,亲子关系是其他关系的基础。若没有亲子关系作为基础,幼儿不可能正常发育,“依赖心理”的正常形成受阻。
6、在“自由”、“独立”的现代社会,希求依赖获得连带感只能是海市蜃楼般的一场空幻。先生的悲剧,从文本来看,在于一颗敏感的、伤痕累累的心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他者的包围。他以为自己可以看到周围各种人真实的心理活动,并因为长期的孤独和过往的经历,常常害怕受到他者的迫害。但是“他只是他”,只要他站在外边,不融入其中,他就永远是“局外人”。因而这种自言自语式的臆测、这些因敏感生出的“发现”反而成为巨大的心灵之蔽,掺杂着自我怀疑造成的延宕,必定酿出悲剧。先生悲剧具有代表性,许许多多像先生,K,父亲这样的人组成了整个日本的大悲剧,不胜悲痛地抒写,拨云见月。其次,人心相异是必然的
7、,为什么会因为蒙蔽而受到伤害呢?无疑是因为道德伦理的根基扎得不够深,在相互寻找依赖的过程中 []《心》是夏目漱石创作的高峰之作,其中浓墨重彩地叙述了先生和朋友K之间的冲突和五位“父亲”的死,与文中对女主人公的轻描淡写构成鲜明的对比。该文试图将《心》当中的这个现象和漱石其它重要作品结合起来讨论,探究隐含在创作中的的深层意识和忧虑。 [关键词]心;父亲的死;永恒母亲 漱石1914年的《心》以细腻深微的心理自白,色彩斑驳的人物关系,整齐精妙的行文结构,成为批评的焦点之一。笔者发现把作品中男性与女性对比来探讨创作潜在的父母情结还是一个未被深入的点。本文试图
8、以《心》为基点展开论述,希望对漱石研究有所推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