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98916
大小:3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9
《虞大明桥教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虞大明桥教学课件虞大明桥教学课件虞大明桥教学课件虞大明桥教学课件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
2、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学生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
3、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
4、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师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3、自学课文,要求: ⑴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⑵学生自由识记字形,并说说有哪些字容易写错,要注意什么老师指导“肆、奠”字的书写。 ⑶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党支部书记----全村人都拥戴的
5、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洪水老汉村民”等词。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播放洪水视频,感受洪水的可怕。) 2.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⑴默读,找句子画线。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
6、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⑵朗读,体会。 ⑶汇报交流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①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两句为例,不用拟人或比喻与原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你也能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洪水狂奔的场景吗 ⑷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③学生模仿
7、说句子。 3、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 ⑴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⑵学生自由发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