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96697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9
《从柯达没落看企业危机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柯达没落看企业危机文化 2012年1月3日,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向传统胶片行业巨头柯达公司发出退市警告,16日后,柯达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样的消息对那些即使现在已适应数字产品、用惯数码相机的人来说,还是稍显突然,毕竟,追溯到十多年前,从家庭生活温馨的瞬间到社会重大事件的历史性时刻,柯达的身影还是能够随处可见。串起每一刻,别让她溜走,柯达这句广告语早已深入人心,其醒目的黄色盒装胶卷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在最鼎盛时期,柯达曾一度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胶片市场份额。曾经的风光无二到如今的说垮就垮,柯达帝国的没落让人不甚唏嘘、痛心不已。像一个壮汉猝死,像
2、一个勇士牺牲,作家章诒和这样形容柯达的败落。对曾经享誉世界、位居世界500强之列的柯达来说,多年打下的根基轰然倒塌并非偶然,由此对世界造成的冲击和随之而来的疑问也不难理解。那么,到底是什么扼杀了柯达?击溃巨人的致命病因又是什么呢?柯达的失误。 1880年,美国人乔治伊士曼利用自己发明的专利技术批量生产摄影干板,大获成功;翌年,伊士曼与商人斯特朗合伙成立伊士曼干板公司;1883年,伊士曼发明世界第一份胶卷,五年后推出了世界第一台照相机;1892年,公司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随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末期,柯达所在的胶片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00年,柯
3、达的民用胶片营业额实现了74.06亿美元,相比1999年的74.11亿美元,开始出现负增长。2000年也是数码相机在主流市场开始迅速普及的关键一年。可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柯达并未对需求市场这一变化做出积极的响应,仍躺在传统利润丰厚的胶片业务上继续睡大觉。 柯达其实并不缺乏技术创新和变革的能力,早在1975年,论文格式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就由柯达工程师史蒂芬森萨松研制出来,而当时柯达很多高层却没有认识到数码产品终会取代胶片市场这样一个趋势,他们满足于胶片业务漂亮的现金流,做出的直接反映是:搁置研发成果,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数码相机系列产品因此也并未得到大规模的
4、生产和推广。2000年后,当柯达公司的财务报表一年比一年难看,利润逐年出现下滑时,柯达公司才被迫做出改变,将业务重点从传统胶片市场向数码产品市场转移,却已经过了战略转型最佳期,新市场已被佳能、三星、索尼占尽有利位置,传统胶片市场也已日落西山,被数码产品慢慢挤占掉市场份额,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回顾其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柯达的倒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市场、商业模式出现问题后不及时跟进和解决,高管的短视、发展战略缺乏前瞻意识、产品发展因循守旧,企业对过去成功经验的盲目自信等等,但究其根本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危机文化意识的淡薄。对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5、认识不够,企业在发展顺风顺水时没有未雨绸缪,以致无视市场和行业创新的任何信号,为能继续在胶片业务上数钱过日子,更试图延缓和阻碍新产品的发展步伐,最后只能是一厢情愿。技术向前发展的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为一家行业大佬所左右。当企业发展危机感不足,或是遇到发展瓶颈、主流产品和业务偏离市场整体发展趋势仍不积极寻求突破时,企业未来将面临的,只会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何为危机文化?危机意识在我国的文化背景起源,可以追溯到《孙子兵法九地篇》中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法运用,即在用兵策略上,以患为利,先让士兵认识到了危机,又通过主帅的信心和
6、坚毅,巧妙转移士兵对危机的注意力,引导其将对危机的不安和惶恐转化为突出重围、背水一战的斗志和决心。 危机意识作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由此形成的危机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源于企业高管团队对组织不可能收获永远的成功、更无法一劳永逸的深刻认识。在危机文化具体落地中,将企业发展的危机意识通过企业自上而下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前瞻意识等进行引导,并在企业经营策略、人才策略、科研策略中细化体现。对企业而言,危机文化是一种不安于现状、为了生存而奔跑的组织态度,是一种坚持不懈、不甘落后、自我加压的组织精神,是促使企业主动加快组织变革、实现管理提升的
7、原动力。 企业,为什么要有危机文化?保持危机感与紧迫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主题,也是危机文化所倡导的核心要求。一个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时刻都将面临内外环境的变化,组织管理同时必须接受经营环境变化的考验,任何一项经营管理上的决策失误都有可能引发生存危机,特别是对那些处于技术更新飞快的高新产业领域的企业来说,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喘息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都将意味着逐渐死亡。因此,我们最能够做到的是,对企业目前可见的大大小小的问题、缺陷以及对可预见的发展短板、经营风险等,加速解决或事先拟定应对策略,将企业战略定位、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人才定位等与国家经济和产
8、业政策、市场需求变化、企业资源供给情况等紧密联系起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