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哥”到“著姐”:性别异化现象的文化解读

从“春哥”到“著姐”:性别异化现象的文化解读

ID:22393041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9

从“春哥”到“著姐”:性别异化现象的文化解读_第1页
从“春哥”到“著姐”:性别异化现象的文化解读_第2页
从“春哥”到“著姐”:性别异化现象的文化解读_第3页
从“春哥”到“著姐”:性别异化现象的文化解读_第4页
从“春哥”到“著姐”:性别异化现象的文化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春哥”到“著姐”:性别异化现象的文化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春哥”到“著姐”:性别异化现象的文化解读  摘要:近年来,性别异化不仅在大众媒体上受到热捧,而且渗透到了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反应,也是消费社会的催生以及审美趣味异化的表现。性别异化现象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以盈利为目的的大众文化产品的风靡,对青少年性格养成及社会角色塑造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性别异化 后现代性 消费社会 大众文化  性别异化现象扫描  在2010年湖南卫视举办的“快乐男声”海选中,四川音乐学院2009级男生刘著以长头发、花裙子、高跟鞋、烟熏妆的十足女性装扮,亮相男性选秀舞台并一夜蹿红。被X民称为

2、“著姐”的他迅速成为百度等X站的热门搜索人物,并很快有了大把粉丝。  “伪娘”刘著的出现,将近年来在我国青少年中出现的性别异化现象推向了极致。早在2004年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选秀节目中,李宇春便以一头短发、一身T恤牛仔、一副中性化的嗓音及一种接近男性的气质横空出世,倾倒了亿万粉丝,从而赢得了当年的“超级女声”总冠军,并被冠以“春哥”的名号。在2009年的“快乐女声”选秀中,曾轶可同样以接近男性的装扮与气质一炮走红,被X民称为“曾哥”。  如今,这种性别异化现象绝不仅仅停留在大众媒体上,而且渗透到了现实生活中。女人不穿裙装、不留长发的

3、帅气打扮已成为一种潮流。而男人化粉妆、穿丝袜、留长发也渐成时尚。不仅装扮阴差阳错,连性格都乾坤颠倒。  性别异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社会转型期的必然反应。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空前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中国传统社会中强调集体主义、服从的人格特征逐渐被强调个人主义、独立的人格特征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日益趋向多元化,人人都能接受的标准成为明日黄花。特别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蔑视权威,反对一元、稳定和刻板,提倡多元、变化和随意,颠覆传统、标新立异成为他们的追求。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人文精神的“空场”。延续几千年的传

4、统意识形态饱受质疑,新时期倡导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又不到位;传统的权威与秩序正在被解构,新的价值观又没有深入人心,致使很多青少年陷入了信仰危机。失去了信仰的引领与安顿,很多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就像没有根的浮萍一样,随波逐流。他们不关心终极的人生意义与社会价值,只满足于当下的快乐与一时的成功,而追奇逐怪则成为他们填补精神真空的一种快捷方式。  正当中国本土的意识形态式微之际,以后现代性为特征的西方意识形态却对中国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形成合围之势。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它用多极化主体取代单一主体,强调去中心性,主张消解意义,削平价值,填平

5、一切深度,致力于谋求感性欲望与世俗性、当下性,宣扬非理性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日趋多元化,就连表达性别的方式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一维对立的两极,同样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消费社会的催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的很多地方也追随西方社会的步伐,开始进入消费时代。在消费时代,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①,充满了后现代色彩。  在消费时代,盈利原则在文化

6、生产者心中占据了至上地位,他们最为关心的是票房、收视率、发行量等经济指标,而忽视了必须肩负的社会责任。在消费时代,享乐主义在文化消费者心中占据了主导位置,他们满足于一时的、纯粹的感性欲望,而很少考虑更深层次的精神获得。这样,文化生产者与消费者互相投其所好,把大众文化物化成了一切皆为消费的普通商品。  性别异化现象正是消费社会催生出的一个怪胎。当消费不再是人们生存的必需时,生产者只能极尽所能刺激消费、拉动消费、制造消费,如何调动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是他们魂牵梦萦的主题。为了消费与盈利的目的,大众文化的生产者一如工业品的生产者,使出浑身解数,不断翻

7、新花样取悦人们日渐挑剔的眼球。当正面的形象不再吸引人时,怪异的形象便破壳而出;当帅男靓女的定势不能招来欢呼时,帅女靓男的反串便应运而生。  审美趣味的异化。在经典美学中,审美客体主要是文学艺术。但在消费社会中,审美客体范围不断扩大,从传统的艺术种类到电影、电视、X络、广告等无所不包,甚至连日常生活本身也被纳入审美客体范畴。在审美客体由简单趋向繁杂的同时,人们的审美趣味也从单一趋向泛化。过去那种非美即丑的二元对立审美观念正在被一种模糊的、暧昧的多元化审美观念所取代,固定的评判与标准的共识正在失去市场。  于是,在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一些常见的情况

8、:一个群体认为很美的东西,另一个群体却觉得很丑;一个群体认为很出位的现象,另一个群体却觉得很正常。这就为一部分人特别是思想活跃的青少年追奇逐怪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最为此感到欣喜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