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铜器遗存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源流关系

东天山铜器遗存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源流关系

ID:22379889

大小:6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8

东天山铜器遗存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源流关系_第1页
东天山铜器遗存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源流关系_第2页
东天山铜器遗存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源流关系_第3页
东天山铜器遗存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源流关系_第4页
东天山铜器遗存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源流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天山铜器遗存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源流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天山铜器遗存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源流关系  东天山地区位于中国新疆东部,深居欧亚内陆腹地,东通河西走廊和内蒙古地区,北接阿尔泰山和南西伯利亚地区,西连吐鲁番盆地,西南与罗布泊地区为邻。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东天山地区的史前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史前时期该地区已是内陆欧亚早期文化交流的前沿区域之一。迄今,东天山地区已发现了大量珍贵的史前铜器遗存。本文拟立足现有考古资料,结合历史文献的分析,着重探讨铜器遗存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源流关系,以揭示该地区史前铜器艺术在中国古代艺术史和内陆欧亚早期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一、东天山地区的史前文化与铜器艺术遗

2、存  东天山地区的史前文化始于中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其主要发展阶段则在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前200年)之间。青铜时代,以天山北路文化(约公元前1900年前1300年)为代表,体现出多源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并在彩陶和铜器方面取得卓越成就。该墓地出土铜器数量达500余件,以小型饰品、工具等为主,具有强烈的地域性风格。早期铁器时代,焉不拉克文化(约公元前1300年前500年)在继承天山北路文化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文化面貌,但在铜器艺术方面则是继承多于创新。同时期,东天山以北的巴里坤地区游牧文化迅速成长,促使该地区形成了新的文化格局,也为该时期铜器

3、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视觉元素。其中,带有浓郁草原气息的动物纹装饰艺术风格尤为突出。  上述史前文化的创造者由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两大支系构成。他们很可能与羌族、吐火罗人(Tochari)、塞人(Saka)、月氏和匈奴等族群有着密切关联。这些古老的东西方族群,以相异的、独有的精神与物质文明丰富了东天山地区史前铜器艺术的形式与内涵。总体来看,在该地区史前铜器遗存的诸多品类中,以铜镜、铜鍑、铜刀和铜饰最具艺术研究价值,文化内涵甚为丰富。  二、铜镜的装饰风格及其宗教内涵  铜镜是古代欧亚大陆普遍流行的重要器物之一。东天山地区现已发现的史前铜镜,依其形制可分为两大类,即具钮镜和带柄镜。

4、其中,带柄镜依其镜柄特征又可分为长柄、钮柄和动物形柄三种。圆形具钮铜镜是中国古代铜镜的主流样式。一般认为,这类铜镜在中国始见于齐家文化,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战国时期,中国铜镜已向欧亚草原的中西部传播,也常见于匈奴文化墓葬中。  关于此类铜镜究竟是否源于中国本土,早期国内外研究者各执一词。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南殷墟妇好墓,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卡约文化,以及新疆天山北路墓地铜镜的先后发现,引发了关于中国铜镜起源中原说甘青说西域说与多元说的一系列争论。  东天山地区天山北路墓地是国内铜镜及镜形饰出土最为集中的一处古墓群。值得注意的是,该墓地出土了两件纹饰镜,其装饰艺术风格不仅为中

5、国古代铜镜起源、传播和发展问题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揭示了该地区早期装饰艺术与先民原始宗教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两件纹饰镜分别饰以人面太阳纹和重环间饰放射形短线纹。前者以镜钮为鼻,双乳凸为眼,圆环为面,环形面部轮廓外侧又饰以一周放射状短线,似太阳光芒,造型简练,构思巧妙。虽然此类人面太阳形图像在中国内蒙古阴山、桌子山、白岔河流域和宁夏贺兰山发现的人面像岩画中时有所见,但用以装饰铜镜,尚属首例。这种通过人格化手法表现太阳的岩画,是远古时期自然崇拜的表现,也是人类崇拜太阳并对其加以神化的一种反映。  后者镜背被四重同心圆分割,其间填饰密集放射状短线纹。饰以此类纹饰的早期铜镜,

6、尚未见于欧亚草原和中亚西部,但在中国河南安阳、甘肃平凉及内蒙古地区均有发现,且极为相似。比较而言,天山北路墓地发现的铜镜年代较早。由于该墓地出土铜器总数达500余件,且包括为数较多的铜镜及镜形饰,表明该文化先民已较早掌握了较为发达的冶铜、制铜技术,且是国内最早流行铜镜之处。  因此,该类铜镜及其装饰纹样很可能是较早形成于东天山地区,并对中国中原、北方地区产生影响。关于此类放射形装饰纹样的,依据天山北路墓地所见文化因素及其渊源推测,很可能是受到了罗布泊地区所见太阳墓地表建筑视觉形式的启发和影响。  具体言之,它是对太阳墓地表环形列木所构成的三维空间的二维转述。只是这种转述所用的并

7、非透视法,而是垂直投影法。其最大特点就是尊重三维视觉对象的形态恒常性,以其原有形状将之再现。这种表现手法,虽消解了透视法所带来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但却也强化了对象本身的固有形态特征和平面趣味。在铜镜的制作过程中,先民使用这种忠实于对象的视觉表现方式,以环形再现环形,以短线再现立木,在镜背的二维平面里最大限度地保存和转换了原有三维空间的视觉张力,同时也从形态上更为直接地表现了太阳及其放射形光芒的形状特征。应该看到的是,二者间形式的转换必然是以它们共同的太阳崇拜心理为基础的。  动物形柄镜,其镜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