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6810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1例眼球摘除患者术后焦虑的心理干预及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例眼球摘除患者术后焦虑的心理干预及效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致眼球摘除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其进展快、破坏性大、预后差。临床上,许多患者因延误治疗时机而导致眼球摘除,造成生理残疾、面部畸形,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焦虑、恐惧、绝望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治疗及术后康复。我科对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引起眼内炎致眼球摘除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术后自杀念头及焦虑程度,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2岁,已婚。因外伤致双眼白内障2年余,于2009年5月23日在当地医院
2、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第2天视力恢复良好,5月26日患者开始出现右眼视力下降伴眼红、肿、痛,畏光、流泪,在当地医院予以万古霉素、地塞米松和罗氏芬等静滴治疗(具体情况不详),效果无明显改善,至今日凌晨患者开始视物模糊,眼红、肿、痛等症状急剧加重,遂来我科就诊。入科后患者情绪激动。专科检查:视力:左眼0.08,右眼光感(光定位欠佳);右眼上下睑皮肤红肿(++),结膜囊见黄白色分泌物,睑结膜充血(++),球结膜充血水肿(++++),结膜囊大量脓性黄色分泌物,角膜上皮层及浅层基质已部分溶解,表面覆
3、盖大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上方角膜已穿孔,前房、虹膜及眼后段等窥不见。患者发病迅速,眼球严重感染,视力已丧失无法挽救,入科后完善相关检查即在局麻下行右眼球摘除加人工义眼台植入术。术后予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抗炎治疗,术眼绷带包扎3天后开放点眼治疗。术后恢复好,未发生感染,情绪稳定,于术后第8日平安出院。 2心理干预的方法 自患者入院起由高年资护士进行全面评估,洞察患者心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2.1积极与患者沟通,宣教相关知识积极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1],使患者做出正
4、确选择,积极配合治疗。面对面与患者交谈,较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及主要心理问题,对患者存在的疑问、担心、顾虑,给予科学的解答,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所认,在工作中要利用各种机会,在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讲解有关眼球摘除的相关知识、术后注意事项、康复指导。引导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有效的应对方式,以缓解心理压力。让患者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生存与健康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困难是暂时的,自己只有好好地配合,早日康复才对得起家人的重视与关爱。 2.2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使之配合护士工作患者已失去一只眼球,在心
5、理上承受巨大的打击,此时往往非常依赖家属的陪伴,渴望获得家属的心理安慰,而家庭成员要经历一个适应的阶段,同样需要护士的关心与指导。患者能否改善消极情绪,心理护理能否顺利实施,必须先安抚好患者的家属,与其家庭支持密切相关。家属与患者接触最多,对患者影响最大,只有在家属的配合下,才能顺利完成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因此,护士要告之配合心理护理对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注意引导家属在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不仅要给予生活上的照顾,还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尤其对患者丈夫要做好其工作,争取其配合,引导其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体谅、
6、理解患者,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患者体验到亲人的关心和理解,帮助患者重建精神和生活信念。 2.3适当抚触抚触作为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具有移情与安慰的作用。在患者痛苦沮丧、不知所措时,及时通过握住或抚触患者双手、拍拍患者肩膀,使其肌肉放松,减少不安、挫折心理,使患者感到亲切和依赖感,改善护患关系,从而不同程度减轻患者焦虑。 2.4激发患者的生活情趣,提高生存质量要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如进行遵医行为教育、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多鼓
7、励患者配合治疗、坚持锻炼等。同时,注重培养患者参与各种娱乐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的兴趣,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利于身体和心理的康复。 3.2心理干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术后焦虑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其根本特点在于它通过护士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保证心身健康的目的。本例病历说明,通过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水平显著降低,能够面对现实,调整心理状态,平静接受及配合术后治疗,提高手术的依从性与主动
8、性。一些研究表明,心理护理能较好地解决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2],这是单纯药物治疗无法实现的。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影响或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疾病的康复,目的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减轻不良情绪反应,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通过真诚的宽慰与劝说可使患者改变不利于医治疾病的认知模式;巧妙、积极的暗示可使患者身体和心情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