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59222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江郎才尽”新探(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郎才尽”新探(1)[摘要]江淹始终没有接受并融入永明时期新的文学风尚之中,这主要与三方面情况有关:1.永明时期文学活动群体性的特点;2.江淹在永明时期在身份地位上与新兴作家的差异;3.江淹的内向狷介性格。所谓“江郎才尽”是这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江淹;江郎才尽;原因 “江郎才尽”是南朝历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研究者多从文学风尚转变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这是很有道理的。一般认为江淹“才尽”发生在入齐以后,特别是永明年间,而这正是“永明体”诗兴起、南朝文学风
2、尚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候。不过对于这一看法,我认为还有必要做一些进一步的探讨。 据曹道衡、俞绍初等学者的研究,江淹现存的诗赋文大多作于宋末,能确定作于永明年间的只有《郊外望秋答殷博士》、《铜剑赞》、《自序传》等很少几篇。不能排除有作品散佚的原因,但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江淹永明后确实很少创作。而且从各种情况看,我还认为,即使有少量作品,他的写作风格基本上也没有改变。总之,当永明文学时代到来以后,江淹始终没有顺应接受新的文学风尚并改变自己原来的风格,是可以肯定的。所谓“江郎才尽”主要就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
3、 在文学史上,一个作家一生中跨越几个文学时期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新的文学风尚兴起以后,在前一阶段已经成名的作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的原有风格,努力跟随时代潮流的变化;第二类是尽管不很情愿,但还是对自己原来的风格多少做一些改变,以适应新的文学风尚。当然他们在新时期的创作成就很可能比以前逊色,这也可以说是“才退”或“才尽”。也有部分作家则像江淹一样,与新文学风尚保持疏离拒斥的关系。总之,江淹的情况是可能有的,但并不是必然的。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江淹没有能像许多作家那样多少融
4、入文学的新风尚中呢?(转载自fw.nseac.)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类似江淹这种情况的作家不乏其人。由于年代近,保存的材料多,其中很多人“才尽”的原因是能够弄清楚的。以他们为参照来看江淹,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我认为探讨这个问题需要考虑三方面情况:永明时期文学活动的特点、江淹在永明时期的身份地位以及江淹的个性特征。前两者是客观方面,后者是主观方面。 永明年间是南朝历史上文学繁荣的时期,观察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势,可以发现它与刘宋时期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文学集团现象。据学者的研究,在永明年间先后存在过王俭、文
5、惠太子萧长懋、竟陵王子良、豫章王嶷、随王子隆、宜都王铿等组织的文学集团,其中特别以竟陵王子良的西邸集团规模最大、存在时间最长、文学成就最高。永明年间新的文学风气全都是依托于这些文学集团,并主要以集体活动的形式产生的。声律说的创立和永明体诗的产生离不开西邸文人集团的活动,这是人们熟知的。在王俭文人集团中首创了“隶事”这一对齐梁文学发生了重要影响的活动(《南史·王湛传》:“尚书令王俭尝集才学之士,总校虚实,类物隶之,谓之隶事,自此始也。” [1]807)在文学集团中,集体创作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创作形式。萧子
6、良经常亲自组织文人们一起创作,如同作《桐赋》(子良、王融、沈约)、《高松赋》(今存谢朓、王俭、沈约之作)、《拟风赋》(子良、谢朓、王融、沈约)、《永明乐》(《南齐书·乐志》:“永平(明)乐歌者,竟陵王子良与诸文士造奏之,人为十曲。”[2]196今存谢朓、王融、沈约之作)、《药名诗》(子良、王融、沈约)、《郡县名诗》(子良、沈约、王融、范云)、《抄书诗》(沈约、王融)、《游仙诗》(子良、沈约、王融、范云、萧衍、陆慧晓)等。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从诗题看,子良不在场,而沈约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心人物。例如沈约、谢
7、朓、王融、刘绘、范云、萧衍同作鼓吹曲,沈约、谢朓、王融同咏乐器,谢朓、王融、柳恽、虞炎同咏座上一物等。据粗略统计,永明时期的文(除朝廷诏敕章表之外)和赋现存约167篇,其中产生于三人以上集体创作形式中的有9篇,产生于文人集团中的有74篇,共占49.7%,诗现存约284首,作于三人以上集体创作形式中的有65首,作于文人集团中的有103首,共占59.2%,可见这一创作形式在当时的重要性。 关于江淹在永明时期的身份地位,有三方面情况值得特别提出。首先,他永明五年(一般认为永明文学是从这一年开始走向兴盛)时44
8、岁,永明时期活跃的作家中,除沈约是47岁、比他略大外,其余范云37岁,刘绘30岁,任昉28岁,萧衍24岁,谢朓24岁、王融21岁,都比他小得多。其次,他在刘宋时已取得很高的成就,获得了盛名,而别的作家基本上都是永明年间成名的,就是沈约在宋时也还没有十分出色的作品。最后,他在永明年间官骁骑将军,据《宋书·百官志》,这一官职是四品,《南齐书·何戢传》载武帝欲加何戢常侍,褚渊不同意,说:“若帖以骁、游亦为不少”[2]584,可见骁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